• 30阅读
  • 0回复

“摸着石头过河”——阿根廷采取措施理顺经济秩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20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摸着石头过河”
  ——阿根廷采取措施理顺经济秩序
  本报驻阿根廷记者 李志明
  在剧烈政治社会震荡后就职的阿根廷新政府,于执政满月之际,宣布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措施,其核心是经济全面比索化,双重汇率并轨为单一浮动汇率。这些其实都是本届政府放弃联系汇率制、实行比索贬值等政策的延续和深化。阿经济部一位高级官员曾说,面对如此复杂困难的局面,只能制订一项措施,试探一下,行不通就收回或者修改。用中国话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阿根廷政府面对互相联系的三大难题:连续4年的经济衰退;前政府留下的银行提款限制;放弃联系汇率制对经济的猛烈震动。
  最近4年的经济衰退使阿根廷国内生产总值累积下降16%,投资下降40%,由于信心崩溃,去年12月之前的8个月内存款额减少了27%,中央银行外汇储备一年里减少了200亿美元。失业率高达20%,3600万人口中有15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使经济复苏是根本的出路,但是在走上复苏道路之前,阿根廷政府必须先拆除限制提款这个“定时炸弹”,理顺比索贬值后混乱不堪的经济秩序。
  阿根廷人形象地把限制提款叫做“畜栏”,意思是钱被圈在里面出不来。前政府草率作出的这个决定激起了阿根廷人特别是中产阶级的愤怒,上街敲锅抗议的主要是他们。“畜栏”内被圈住的存款有200多亿比索和400多亿美元,涉及300多万储户。杜阿尔德总统在就职时作出的主要承诺之一就是“存比索还比索,存美元还美元”,意在安定人心。然而“畜栏”大门关时容易开时难,因为这个措施使银行信誉丧失殆尽,只要开放提款,人们肯定争先恐后地将存款全部提走。政府还发现,阿根廷银行系统的状况比想象的还要糟糕。由于倒账(包括政府借款)严重,不少银行特别是3家国有银行连前政府留出的一条小缝——每月允许取款1000美元、其余可以在银行系统内流通——都经受不住,于是政府采取了实际冻结存款的措施,引发了抗议浪潮。
  放弃联系汇率制意味着实行了11年的经济运行基本规则全部改写,一个比索等于一个美元的时代结束,然而大量的公私契约都是按美元计算的,电话、电力、燃气等公用事业企业收费也都是按美元计算的。比索贬值,借钱的还债负担激增,抵押贷款者还不起债将流离失所,大批中小企业濒临破产边缘;公用事业企业大多是欧洲资本,他们强烈要求涨价以补偿贬值带来的损失。银行也担心被可能出现的大量坏账拖垮。
  同方方面面的谈判令政府疲于奔命。所有的人都明白,走出现在的危机必须作出牺牲。问题在于怎样分摊损失,寻找一个多数人能够接受的平衡点。政府的有些措施顾此失彼就是这个原因。
  在放弃联系汇率制以后,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前总统梅内姆主张的全盘美元化(放弃本国货币),另一条就是比索化。杜阿尔德政府坚决反对美元化,代表了阿根廷社会的主流意见。经济部长莱尼科夫说,阿根廷像大多数国家一样,应该拥有货币(经济)主权。
  国会修改了中央银行组织法,阿根廷央行恢复了发行货币的自主权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刚刚宣布的经济比索化政策规定,贷款以1∶1转换,存款则以1∶1.4转换,而市场上美元对比索的比价已经超过1∶2。这明显是倾向于债务人方面。因为政府认为应该主要支持生产部门,也就是贷款企业。但是这违背了杜阿尔德就职时的诺言,政府信誉受损。在新政策出台前夕,最高法院突然裁决“畜栏”政策违宪。作为反击,政府方面颁布法令,中止关于“畜栏”问题的一切诉讼6个月,同时策动国会加紧了弹劾大法官的步伐。
  为了避免美元升值过快诱发通货膨胀,阿根廷政府在宣布比索贬值时决定暂时实行双重汇率,外贸按照固定汇率结算。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赞成这个做法,要求阿根廷一步到位,实行单一浮动汇率,否则不给救援款。阿根廷政府承诺尽快并轨,但是希望先给外援,以便能有较充裕的储备来干预汇市,避免美元比价失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态度强硬,阿根廷政府只好妥协,宣布立即实行单一浮动汇率。政府估计到并轨肯定会引起美元猛涨,准备以央行储备进行干预。政府说,动用140亿美元可支配储备的一半就足以把市场流通的比索买光。但是直到现在国际货币基金对援助阿根廷仍然没有发话。
  政府决定经济比索化,而市场上抢购美元的风潮愈演愈烈,这个矛盾现象揭示了阿根廷危机的实质:缺乏信用。比索没有信用,银行没有信用,政党没有信用,司法机关没有信用,政府也没有信用。因此,阿根廷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恢复人们的信心,没有这个基本条件,什么政策都难以见效。(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