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19
第10版(科技)
专栏:

  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翟虎渠
  中国农业科学院自1957年建院以来,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十五”期间,中国农科院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结合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的特点,深化改革,加强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为应对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加快我国农业与农业科技发展,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中国农科院在认真分析农科院发展现状、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今后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即,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通过5—10年的努力,把中国农业科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和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中心。
  坚持“以研为本”,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农民增收以及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以学科调整为切入点,通过优化组合,组建作物科学、畜牧科学、兽医科学等八大学科群,建设17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所,25个国家级和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保留3200人左右的农业科技创新队伍;近期将对现有的37个研究所进行分类改革,其中5个进入大学,1个进入企业,3个转制为中介机构,11个转制为科技型企业,17个转制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目前一些改革措施已经开始实施。
  为确保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中国农科院已经启动了“杰出人才工程”。主要内容是,5年内面向全世界招聘一级岗位杰出人才25名,二级岗位100名,三级岗位400名。通过“杰出人才工程”的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大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引进力度,培养和造就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科学家,一批朝气蓬勃的中青年科技骨干,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
  大力发展农业高科技产业,建设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培育一批龙头型科技企业。科技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农科院大力加强了科技成果的开发与产业化工作,3000多名科技人员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先后创建了76个科研开发经济实体,研究开发了几百种科技产品。形成种子、畜禽品种、农药、肥料、疫苗、饲料、食品七大支柱产业,2001年,全院高科技产业的收入达到了2.3亿元。
  目前正推动以支柱产业发展为核心,通过技术成果投入和资本运营的方式,分专业、按产品大类整合全院内部资源,加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十五”期间,将部分转企研究所办成科技型龙头企业,全院组建20个左右的股份制公司,并争取2—3个公司上市。在条件成熟时,组建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集团公司,通过技术、成果、产品系列集成,形成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将科技产业做大做强,今后要以每年提高1亿元的速度增长。
  积极开展国内外农业科技与经济的交流与合作,确立中国农科院作为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中心的地位,为引进吸收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供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中国农科院与各省农科院虽然隶属关系不同,但在推动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科技支撑方面,肩负着共同的使命。中国农科院作为“国家队”,有条件、也有责任加强与国内农业科研机构的协作,为大家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互通信息、优势互补,探索联合申请和承担国家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国际合作项目,联合承担地方科技攻关任务和科技兴农任务等实质性合作的渠道,发挥中国农科院在全国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中的带头作用。
  在党和国家科技政策方针指引下,中国农科院正沿着建设现代化农业科学院的方向,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科研方向与布局,拓宽研究领域,紧密地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使专业结构、人才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更富有竞争性,科技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