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节日文艺还缺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19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点评

  节日文艺还缺什么
  周国安
  我们的节假日越来越多,每个节日到来之际,尤其是重大节日的来临,各地都要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其中尤以文艺演出为最。那一场场演出,恰似一朵朵绚烂之花,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的已成为城乡节日生活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但是我以为,节日文化,特别是节日的文艺演出,似乎还缺少了点什么。
  节庆日子,最忙的恐怕要属那些明星们了,山南海北满天飞,跑场子,晃来晃去都是熟面孔,可是再好的菜老吃也腻,并且这还会给社会增加不小的负担。最近,一家电视台组织了一台由清一色的明星参加的晚会,为支付每人不菲的出场费,竟由领导出面向企业摊派筹资数百万元人民币,弄得企业不堪重负。为什么不能少请几个明星,多给新演员一些登台机会呢?以老带新,后浪推着前浪走,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当然,新演员也应竞争“上岗”,不必为了照顾关系,让好几个人同唱一首歌,既推不出新人,也不能很好地诠释作品。
  现在的有些演出趋于程式化,歌伴舞,舞伴歌,相声加小品,再来个大合唱之类,形式太单一。记得全军第三届文艺汇演时,曾有一个引起轰动的节目,即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李淑君、谢忆生的男女声二重唱。不久,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也推出了耿莲凤、张振富的节目,风靡全国。那个年代,总政歌舞团也有一个深受观众好评的节目,即克里木领唱的女声小合唱。但这类深受观众欢迎的表演形式,近年来在舞台上却不多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优秀人才,而且没人去培养,自然也不会有相应的作品产生。同样,现在也看不到当年充满生活气息的舞蹈《丰收歌》和载歌载舞的《洗衣歌》了,取而代之的都是大制作、大包装、生硬华丽的轻歌曼舞。
  指望着在每一台节日文艺演出中都推出一首上乘的器乐作品,似乎有点难度,但要求出现个把好的声乐、相声作品大概就不能算过分。可惜如今像《在希望的田野上》那样的出色之作实在太少,尤其一些相声节目,新作即使有,格调也不高。
  “五一”、“十一”也好,“新年”、“春节”也罢,说到底,这节日其实是老百姓的节日。但在节日的演出中,反映百姓的喜怒哀乐、真情实感的少,写大而空的多。不然,为什么产生不了流传上口的作品呢?是“孔方兄”作怪,还是作者深入生活少,抑或是文艺演出的策划者心中对老百姓想的太少了?
  目前,我国社区建设已见成效,绿化、安全、保卫、家政服务等都搞得有声有色,惟独文化建设成效不大。现在退休在家的老年人,除了下棋、打牌外,很多人喜欢绘画、书法、唱歌、跳舞、学琴。有时仅北京景山公园就有上千人合唱或齐唱,有很多人就在街道或广场上扭秧歌。如果将这些人组织起来,请专家辅导,每逢节日发起合唱表演或秧歌比赛,自编自演节目,再加上充分的社区交流,那么,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树立社区形象肯定会大有裨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