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刘小峥,江苏南京,干部——导游不是“倒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19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旅游甘苦谈(1)

  刘小峥,江苏南京,干部——
  导游不是“倒游”
  到黄山旅游,有兴致的人免不了还要去周边一些景点看看。我就去过古黟西递和歙县棠樾牌坊,还参观了牌坊边上的展览馆。
  我生也晚,于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实在缘浅得很,阅识不多。走进西递的街巷,环顾美轮美奂的华堂戏楼,竟不由想起鲁迅先生的《祝福》来。小说中鲁四爷的宅子,其地理环境与建筑格局,应该和这里的有许多相似之处吧。小说描写祥林嫂死了第二个丈夫,又来到鲁四老爷家求佣:“四婶起初还踌躇……她想了一想,便教拿圆篮和铺盖到下房去。”由此知道,当年这些人家的仆佣,应当是另有下房栖身的。然而话一出口,便引来讥笑纷纷。同行的游客,包括导游在内,都“同情”地看着我,奇怪这个问题的不合时宜。
  接下来又乘车赶了小半天山路,到达歙县棠樾牌坊群。曾经有一部控诉封建礼教的国产电影在此拍过外景,那一幕场景我还依稀记得;阴霾沉沉,昏鸦阵阵,以牺牲妇女终生幸福为代价竖立起来的一座座牌坊,显得那么阴森恐怖!
  然而,我又一次“落伍”了。贞节牌坊所代表的沉重符号,已被一些人诠释得面目全非。不但展览馆里有褒扬节妇的彩塑,导游关于青年女性守寡终生的描述更是眉飞色舞,如数家珍。“五四”运动以来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精神,在这些地方竟然听不见理性的回响。
  固然,古黟西递不愧为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对我们了解徽学大有裨益。然而,据此以为当日不分贫富贵贱,这般精美的宅院人人得而居之,那真正是十足的错觉。再者,如果游人听了关于牌坊群的介绍,便认定程朱理学广受妇女欢迎,令她们守起节来自觉愉快,这无疑又是天大的冤情。请看鲁迅先生的著名论断:“节烈这事是:极难,极苦,不愿身受,然而不利自他,无益社会国家,于人生将来又毫无意义的行为,现在已经失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坟·我之节烈观》)人们访古,原是要看历史的原生态,旅游业者有责任满足游客这方面的要求。即使游客没有提出上述要求,从优化服务质量考虑,也应该替游客想到这一层。切忌由于浮躁和逐利,不知不觉把游人领进历史的迷宫,以至迷失什么是优秀文化传统和腐朽封建礼教、什么是社会进步和落后倒退。这种迷失不但使旅游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导致社会理性的沉沦。
  于是我想,把旅游当作地方支柱产业来办,实在是一件天经地义的大好事。但要办好旅游产业,就不能不考虑它的文化含量,以及文化的性质。先进的文化,势必能够推进经济健康发展,否则将适得其反。试以我们这个旅游团队为例,其中女性游客占一半以上。若她们都恪守所谓“女德”,那就该躲进深闺,足不出户了。果真如此,别的不说,光这些景点的门票收入立马就会减少一半,更遑论其他方面的增长。
  旅行结束了,我思前虑后,终于想出一句话来:导游,切莫“倒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