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国债投资 利国利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20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债投资 利国利民
  本报评论员
  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经济决策,已连续实行了4年。4年多来,各地区、各部门同心协力、艰苦奋斗,通过组织国债投资,不仅建成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而且有效地扩大了国内有效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
  国债投资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功不可没。回想当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挑战,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扩大内需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利用国债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我们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1年,在世界经济普遍出现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从1998年到2001年底,我们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5100亿元。据有关方面测算,1998年国债项目投资直接带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带动2个百分点,2000年带动1.7个百分点,2001年带动1.8个百分点。
  连续几年的国债投资使国家集中力量建成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例如在大江大河大湖堤防工程方面、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在交通运输和中央储备粮库建设方面、在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国债投资启动和促进了许多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国债投资还推动西部大开发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不仅加快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青海钾肥等重大工程的建设,还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等西部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国债投资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年来,国债投资直接和间接增加大量就业岗位。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就业的增加,使得城乡居民的收入稳步增长,一大批基础设施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使得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4年的实践证明,国债投资利国利民,既在短期内刺激了国内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又为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生产力长期增长创造了条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是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这一战略决策充分展示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驾驭宏观全局,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带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的高超领导艺术。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指出,扩大内需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一项战略方针,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保持必要的投资拉动力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大国,发展经济必须立足于国内需求。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积极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的同时,坚持扩大内需,就会使我国经济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应对各种挑战。
  4年的实践,使我们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走出了政府出资项目管理的一条新路子。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国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用好国债资金,保证项目质量,让国债投资发挥更大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