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波黑土地上的中国红——记赴波黑维和的中国警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20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波黑,美丽而多难的土地,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演绎了数不清的苦难。1914年的斐迪南大公被枪杀在萨拉热窝的那座小桥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上世纪90年代的内战,枪炮之声犹在耳边。停战之后的波黑,人们依旧恐惧、彷徨。在国际社会重建波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过程中,有这样一群中国警察,他们以自己优秀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赢得了各界的好评,他们被誉为——
  波黑土地上的中国红
  ——记赴波黑维和的中国警察
  本报记者 柳晓森
  在共和国的外交史上,中国维和警察最早出现在亚洲东帝汶那个炎热的小国;2001年新年伊始,我们的民事警察奔赴欧洲,开始在一个以西方人为主的维和任务区里执行任务。从此,在波黑的联合国维和任务区里,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队。从2001年元旦到10月底,共有15人参加了波黑维和行动。
  肩负祖国的重托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近年来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要求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派遣民事警察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就明确地体现了中国政府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决心和实力。2000年1月12日,应联合国的邀请,我国首次派遣了15名民事警察参加联合国东帝汶任务区的维和行动,展示了我国作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员致力于维护世界及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姿态。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同样需要来自中国的支持和帮助。来自辽宁的年轻警员刘耀南在他的日记中清楚地记下了这一点:“由于这是中国首次向亚洲以外国家派遣民事警察参加维和行动,因此联合国对我们的到来非常重视。就在我们到达波黑的当天,联合国秘书长的特别代表克莱茵先生(联合国在波黑的最高行政长官)和警察总监、警察总参谋长,分别接见了我们,他们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中国派遣维和民警参加波黑维和行动表示感谢。克莱茵说:中国派出警察,是对联合国波黑维和使命的最好的支持。他还于6日中午在当地一家中国餐馆专门设宴迎接中国警察的到来。这些礼遇,成为我的其他国家的同事艳羡不已的事情。”
在波黑维和的日子里,每一位佩带有中国国旗徽标的中国警察,他们首先是以一名“穿制服的外交家”的身份活跃在工作岗位上,每个人的身上都承载着我国政府的希望和要求。
现任中国队队长的昆明公安局民警殷秋林说:“当我和我的同事与当地交警在波黑最著名的国道M—17泽尼察段几十公里的路段上联合巡逻或查车时,过往的司机和乘客们投来的目光中充满了好奇。每当我们在这个欧洲国家的维和区里干着一件件具体工作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有一种强烈的声音:中国真的与从前不一样了,我们真正走向了世界。”
为中国警察争光
在波黑,维和人员谨慎和机智是必不可少的素质,频繁的交通事故、随意埋置而总数惊人的地雷和民间大量流失的枪支,这些都是影响我们的维和警察生命的不安全因素,但是中国民事警察表现是出色的。
与东帝汶维和警察不一样,波黑维和警察并不从事具体的执法任务,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监督当地警察执法,协助训练执法人员,帮助波黑战后恢复重建司法体系。这就对每一名维和警察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中国15名维和警察中,有14人是首次参加维和,一开始他们都从基层巡逻干起,尽管工作条件艰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他们渐渐适应了环境,熟悉了任务区的情况,一个个脱颖而出。
35岁的中国队队长黄升诚,个子不高,精明干练。这位毕业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高材生,在初到波黑维和任务区时,他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学习,很快进入了角色。根据规定,联合国国际警察的所有职位必须通过竞争才能得到。3个月后,黄升诚申请联合国行动处调查官的职务,这是任务区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也是最难竞争的高级职位之一。他在顺利通过30多个问题的考核,于去年5月17日,正式调到维和警察总部任职,成为该部门建立以来的唯一一个来自非欧美国家的警察。他们负责打击有组织犯罪、恐怖案件和重大刑事案件的查处,督办波黑政府高层官员的腐败案件调查等。在7个月中,他督办了许多重要案件,踏遍了在波黑的所有任务区,完成了总警监布置的一项中国人在波黑情况的特别调查报告。为此,任务区总警监特地给中国公安部部长去信,请求批准这个能干的中国民警延长任务期,这是总警监第二次为一个维和民警延期给该国政府去信。
33岁的谈钧,戴副眼镜,文质彬彬,是公安部人事训练局的副处长。去年1月到波黑后,他勤学苦练,不断竞争,先后担任3个月的基层警察站的值班监督官和机动巡逻监督官,两个月的联合国地区总部内部事务调查官的职位,3个月的边境警察行政助理和执法监督官。去年5月,谈钧曾经工作过的拜克地区总部,授予他一面缀满联合国旗帜和各国警察标志的奖牌,上面写着:“以此表彰你对拜克地区所做的工作和奉献。”去年9月,谈钧又第四次竞争成功,被任命为萨拉热窝国际机场国际维和警察队副队长职务。他对机场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议,在他的主持下,萨拉热窝国际机场首次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大大改变了原先出入境管理异常混乱的局面,他手下的7名欧洲警察不由不对他刮目相看。
从西南政法学院刑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刘海志,在福恰分局做普通维和警察不久,就有一个很重要又很敏感的职位——福恰分局的人权调查官空缺,他认为这是一个可以保护弱者的职位,又可以把他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地利用起来。最后,他以无可挑剔的成绩取得了这个职位,开创了中国警察在欧洲任务区跻身人权领域的先例。去年7月2日,他上任后,把全部精力倾注到人权事业中,面对每天不断的投诉,他经常从早上7时一直工作至天黑,有时半夜也要去处理投诉,为当地人解决了诸如房产、难民重返中的暴力事件等问题,还为一些犯人解决了健康检查、探亲问题,地区长官对他的评价是“棒极了!”
郭学全在波黑布尔奇科,看到边境管理小组的工作漏洞使非法偷渡者有机可乘,经过细心观察,他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如把计算机引入出入境管理,沿河进行不定期巡逻等,被采纳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开在异乡的警花
在15名中国驻波黑维和警察中,有两名女警察引人注目。她们分别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技术侦查总队的娜拉和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的黎红。
39岁的娜拉,去年10月底到波黑任务区后,她被分在萨拉热窝西分局参加基层巡逻和值班。她每天都要把上班时的工作情况、辖区的治安情况和警察执法情况详细写成报告,逐级上报。由于她独立工作能力强,很快便被临时借调到西分局局长办公室负责行政管理。工作之余,她还把联合国发的6本培训资料和教材全部学了一遍,并特别注重学习和研究有关打击拐卖妇女的所有资料和法律条文。去年12月20日,娜拉申请参加波黑任务区打击拐卖妇女行动队调查官职位的竞争。第二天,她在接受考试时,沉着冷静,回答了考官提出的各项问题,联合国秘书长波黑任务区特别代表顾问和总部副参谋长当场研究决定,批准娜拉调往总部打击拐卖妇女行动部门工作,并让她先在萨拉热窝地区总部任打击拐卖妇女行动队调查员。
黎红是和娜拉一批来到萨拉热窝的。在参加工作的第十天,她就被调往萨拉热窝地区总部的指挥中心。去年12月20日,她申请参加维和总部人权办公室特殊行动部门调查官职位的竞争。她流利的英语和在国内十几年的刑事侦查工作经验,让她顺利通过了面试。接着,黎红又按规定参加了由总部培训部组织的专家评审考试,这也是中国维和警察第一次参加该项考试,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考试中,她分别通过了报告写作、人权专业知识和专家答辩3项考试,成功取得了担任该职位所需的B级证书。去年12月26日,她走马上任调查官。
今年1月5日,中国首批赴波黑的5名民事警察结束了在任务区的使命。在这一天,在萨拉热窝的一家假日酒店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不同肤色,穿着各异的客人。中国使馆的领导来了,波黑任务区的维和警察总监来了,联合国波黑特派团团长克莱茵也来了,他们是来参加这5位维和警察的授勋仪式,是向这些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中国人表达敬意。克莱茵说:“有中国的维和警察在欧洲的任务区执行任务,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所派出的民事警察表现是非常突出的。”(文中图片均由柳晓森摄)(附图片)
刘耀南在辖区巡逻。(附图片)
完成使命的首批维和民警在授勋仪式上合影。(附图片)
联合国的民事维和警察在检查入境人员的证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