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与时俱进创新干部选拔制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21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加入WTO与干部队伍建设

  与时俱进创新干部选拔制度
罗东凯
江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号召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组织人事部门的历史责任。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国际政治较量过程中,各种竞争和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和较量,是选人用人制度的竞争和较量,看谁的选人用人制度更有优越性,更能凝聚人、激励人,更能整合和盘活各种人才资源,更能发挥人的聪明才智。
  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是创新干部选拔制度的两项重要改革。广东省通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已经形成气候。集中体现在建立了五个机制:
一是公正的平等进入机制。凡是符合条件的,都可以平等地报名参加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都有同等的选拔机会,并按照同样的选拔程序,用同一把尺子进行检验、衡量和挑选。二是有序的竞争比较机制。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由“领导点将”走向“制度选人”,完全凭真才实学和工作实绩决定干部的升降去留,破了靠年头“熬官”者的梦,断了用感情“跑官”者的路,封了用金钱“买官”者的门,在机关形成了比工作、比学习的好风气。三是科学的择优任用机制。在选拔的各个程序中,只看卷面,不看情面。尽管这种科学还是相对的,但毕竟避免了个人说了算,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四是公开的民主监督机制。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从而打破了“由少数人去选人”的旧格局。五是良性的能上能下机制。上来要靠真本事,靠德才条件;实行任期制,5年任期满后经考核合格,才能继续任职。所有参与竞岗和公选的入围者,虽然最后上去的毕竟是少数,但下来的心理上也能承受。因为在多数情况下,竞争者之间的总成绩相差并不远,竞争的结果是强强相争强者下,而不是弱弱相争弱者下,上者社会公认,是“相对的优胜者”,下者也不丢脸,是“光荣的失利者”,从而为干部的能上能下拓展了新思维空间和上下渠道。
  干部选拔制度创新的实践和发展表明,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是对现行干部选拔制度的完善、变革与创新,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强大的思想武器,对干部选拔制度进行改革的产物,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一种新型的干部选拔制度。
  在两项改革的具体过程中,我们还按照中组部、人事部的总体要求,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几项有广东特色的政策。首先,是从“缺位竞争上岗”走向“全员竞争上岗”。按中组部和人事部最早的部署是缺位竞争上岗,今后,缺位竞争上岗仍然要进行。但我们已从省委、省政府机构改革开始,走向全员竞争上岗。为什么要走这一步?这是客观实际的要求。因为机构改革中精简的数量很大,谁进谁留,必须进行全员竞争上岗。再一个,我们考虑到还要实行任期制。竞争上岗不是权宜之计,不是机构改革过关了就放下了,摆在那里给人看,而是要作为一种长期的选人用人制度,只有全员竞争上岗,才能给任期制打下基础。5年后再重新竞争上岗,重新任命。其次,是从“职位竞争”走向“资格竞争”。搞职位竞争,个人选择余地很小,组织选择余地也很小。对个人来讲,只能竞争具体某个职位,其他职位就不能选择,如果搞资格竞争,这个职位不合适,还有另外的职位;对组织选拔干部也是这样,职位竞争,只能考虑前几名,如果是资格竞争,可以在竞争成绩的基础上,党委党组根据干部的特长和工作需要统筹考虑放在哪个位置更加合适。所以,进行资格竞争,不仅组织和个人都有了更广的选择,而且在操作上也更加规范,一把尺子量到底,减少了工作量。避免了热门的位子挤破门,冷门的位子形不成竞争的局面。第三是竞争成绩一年到两年之内有效。竞争上岗工作量很大,不能整天考试,要使竞争成绩有一定时效,保证整个竞争上岗工作更加有序。第四是竞争上岗的所有环节都量化计分。组织考察是解决对干部的全面历史和全部工作的评价,必须与“考场”临时发挥的成绩结合起来。从理论上讲,组织考察可以一票否决,但实际上很难否决,没有原则性的问题,不用也得用。所以我们探索了组织考察量化计分。通过量化计分,组织考察规范了,党委用人也有了更大的余地,可以与群众的评价、与走群众路线更好地结合进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