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便民服务利万家——透视昆明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21
第11版(读者来信)
专栏:专题调查

便民服务利万家
——透视昆明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本报记者 张帆
  去年初,昆明市便民服务中心正式挂牌,宣告昆明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
  拥有500万人口的昆明市是西南地区重要城市,然而,截至2000年底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仅8.7亿美元。昆明市政府下决心改善投资环境,集中20多家有投资审批权和管理服务职能的政府部门组建投资服务中心,对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以期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投资服务中心迈开了昆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一步,但由于只涉及与投资有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对全局尚未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昆明市的决策者们经过反复论证,决定从服务入手,进一步探索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子。于是,昆明市便民服务中心应运而生。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要求,涉及行政审批、管理服务、政策咨询的38个政府职能部门、办事机构以及工会、电信、银行和会计、律师等中介组织共45家单位,进入设在原云南机床厂院内的便民服务中心,为公众提供486项行政审批和22项咨询服务。便民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能,一是为国内外公民和法人提供政务咨询服务,办理相关的行政审批手续;二是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政策咨询并办理有关的行政审批手续。任何人到便民服务中心办事,都可以在免费提供的《服务指南》或多媒体查询台上获得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信息。便民服务中心打破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平衡,使政府的运转真正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据统计,2001年前10个月,昆明市便民服务中心(含4个分中心)共受理各种业务2155432件,办结率为99.57%。市容管理局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的窗口办理各类工程施工许可证3.5万份,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要办理150份以上。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做这些工作的只有2个人,而过去这些工作竟需要6个人。其他部门、机构设立的窗口也大都如此。便民服务中心工作节奏之快、强度之大、服务质量之高,是过去在机关大院里所不曾见到的。
  从单一的投资服务到全方位的便民服务,昆明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要真正与国际接轨,适应入世后的冲击和挑战,仍需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首先,要继续推动政府转变职能,尽快完成审批制度改革。根据世贸组织透明和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应该实现公开、公平、公正,昆明市去年已对审批项目进行过一次清理,但便民服务中心现仍保留行政审批项目486个。如此众多的审批项目抬高了市场准入的门槛,不利于投资者进入。为此,昆明市政府已明确表示,将现有的审批项目再削减1/3以上,确实需要保留的应尽可能减少审批环节并增加透明度。
  其次,行政体制改革需要整体推进。便民服务中心的启动是全面改革的突破口。现在,便民服务中心体制和制度上已有创新,但内部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不仅会挫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会很快将体制和制度创新带来的效益损耗掉,甚至可能使整体改革夭折。另外,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考虑,便民服务中心应与市政府的便民热线电话、110联动、局长接待日等多种手段整合起来,形成立体的服务体系。这样,既可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又可降低成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