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豪华落尽见真淳——读寓真诗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21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豪华落尽见真淳
  ——读寓真诗词
  何西来
  自金入元的山西沂州大诗人元好问,在《认诗绝句》中曾有“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名句。我想,这里的“天然”、“真淳”,应该就是艺术真善美的“真”的释义了。诗人李玉臻现任山西高院的大法官,寓真是他发表诗词时所用的笔名,取本名的谐音,声同而字异。我读了寓真的诗,觉得他这个笔名还是名实相符的,寓真于诗,以诗寓真。
  诗人的真情与诗中的意象有着某种内在联系。在一个诗人的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一定是最能触动他真情的事物。寓真诗中非常重要的意象是“雨”。每逢下雨,他都会感喟丛聚,意兴云屯。如他在公务繁忙之中,写了“忘怀琐务舒胸臆,始信人生贵自由。”这两句诗就是在一次山村暮雨中写的。他偶得空闲倚于桥头,这时江流幽暗,蛙声溺愁,村灯明灭,远蕙沁香,他体味着淡淡的夜凉,做着欲会洛神的遐思,这首诗便有一种朦胧的境界、物我一体的超然感觉。再如《雨途》一诗:“夙兴夜寐案无休,暮雨浇寒始觉秋。弯道轻车听淅沥,夹山重霭入深幽。坑颠泥滑当留意,虫泣乌啼莫虑忧。但有尚方金剑在,辟邪扶正斩蛇虬。”从这首诗里,不难感觉到诗人胸臆中升腾的那一股浩然正气。
  唐代诗人李商隐是非常喜欢写雨的,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关于雨的名作名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自己也非常珍爱其诗中雨的意象,说是“楚雨含情俱有托”。不知道寓真是不是受了李商隐的影响,有没有维特根斯坦所讲的“家族相似”,他的许多诗情诗思确是由雨而引发。五言古诗《送母回乡》、《暴雨途中二十韵》,两首都是关于母亲的诗,也都写了雨,都写得非常感人。诗人夏日驱车去接重病的母亲而中途为暴雨所阻,诗中写道:“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我以为,爱故乡,爱祖国,爱民族,爱天下人,都是从爱母亲这个人类情感的元点开始的。爱母亲,出于人的天性。推己及人,而后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连自己生身母亲都不爱的人,还会爱别人吗?还是寓真写得好:“顿感慈恩德,更比山高巍”。法不容情,作为一个执法者却不能无情无义,而是应有大情大爱。寓真诗中所表现出的大情大爱,所以是至真至纯的,就因为它是从对慈母的爱生发开去,广被人间的。这是我读寓真诗的一点最深切的感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