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新时期怎样扫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22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编余短论

  新时期怎样扫盲
  乔聿
  从延安时期人们喜欢秧歌剧《夫妻识字》,到如今农村百姓向往取得“绿色证书”,半个多世纪以来,党领导下的扫盲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过。到2000年底,我国已初步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书写了教育史上的辉煌篇章。
  然而,8500多万文盲,其中2000多万青壮年文盲,毕竟是两个不小的绝对数。这两个数字说明,扫盲依然任重道远。
  在过去十几年里,扫盲工作的发展的确很快,但一些工作带有突击色彩,实行全省抽查等算平均账的办法,掩盖了边远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文盲率。这两个数字告诫我们,扫盲基础还不牢固,而且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一些地区中学辍学率的反弹,新生文盲的产生,使得扫盲面临新的挑战。
  扫除文盲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当前一些农村封建迷信抬头,不良文化蔓延,都与思想文化科技素质不高有关。扫盲作为宣传科学、抵制各种社会歪风邪气的有效渠道,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扫盲的内容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那种单纯以“夫妻识字”为内容的传统扫盲方式,已远远落后于时代。逐渐从文字扫盲向科学文化扫盲转变,是新时期扫盲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世界各国扫盲的趋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