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当全国都在为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忧心忡忡时,一个要山有山、要水有水的中部省份安徽,却把“矛头”对准了自己。一场“生态保护大讨论”在全省展开——敲响生态保护的警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22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科文卫聚焦

  当全国都在为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忧心忡忡时,一个要山有山、要水有水的中部省份安徽,却把“矛头”对准了自己。一场“生态保护大讨论”在全省展开——
敲响生态保护的警钟
  赵永新 黄勇
  不能等破坏完了再喊“保护”
  安徽省森林覆盖率接近30%,与西部地区相比,生态环境要好得多,搞“生态保护大讨论”意义何在?
  “安徽的生态形势的确没有西部地区那样严峻,但也不能盲目乐观。”省环保局局长童怀伟直言不讳,“长期以来,由于没能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许多地方亮起了生态红灯,有些问题还非常严重。如果老以为‘生态环境好得很,破坏一点没关系’,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避免走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
  事实的确如此,江淮大地的生态环境已是今不如昔:由于淮河干流污染,岸边的人守着大河没水吃,许多地方闹起了“水荒”;淮北地下水普遍超采,阜阳、淮北等市的地下漏斗区不断扩大;巢湖不但面积萎缩,而且副营养化突出,丧失了使用功能。
  进入新世纪,安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在西部大开发高潮迭起、东部地区“富而思进”的情势下,“加快发展、富民强省”成为安徽省的必然选择。为防止经济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大的破坏,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指出:坚持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并重,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把安徽省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的省份,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知之而后行。经过深思熟虑,安徽省环保局决定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在全省开展生态保护大讨论,组织发动社会各界参与。从2001年11月中旬起,安徽省的“一报两刊”———《安徽日报》、《决策咨询》、《安徽工作》开辟专栏、专刊,拉开了全省首次“生态保护大讨论”的序幕。与之相呼应的“生态环境知识竞赛”、“生态保护大学生辩论赛”等活动,也蓬蓬勃勃地展开。
  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生态保护大讨论”在安徽省的各级领导干部中引发了一场冲击波。截至今年1月底,省环保局收到社会各界来稿近200篇,其中2/3的作者为政府官员。
  “做梦都想着发展”,是安徽省各级政府求富心切的生动写照。但无庸讳言,在以往的经济建设中,由于领导干部生态意识淡薄,“饥不择食”、“竭泽而渔”的事情并不少见:1996年开工建设的九黄公路(九华山至黄山)没有采取任何环保措施,导致一些重要水系被人为切割、重要景观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公路建成至今几近废弃;受经济利益驱动,在地处佛教圣地九华山南大门的池州市青阳县南阳乡,盲目开山挖矿,致使树木葱茏的山体被破坏得千疮百孔……
通过这次大讨论,许多领导干部对“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严重后果有了深刻认识。如何在经济开发中不破坏生态环境,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成了干部们讨论的新课题。省建设厅的罗来平对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中的某些做法提出质疑,并开出了解决问题的“药方”;省高等公路管理局的俞文煜就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其实,安徽省许多地方早就开始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探索,全省已涌现出80个省级“百佳生态村”,3个国家级生态农业县,全省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总数达21个。在这次讨论中,有关话题成为亮点。霍山县县长张祖旺写的《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介绍该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经验体会,在读者中引起共鸣。一位干部说:以前我总认为搞生态环境建设是为别人做贡献,现在我明白了,保护生态环境首先得益的是自己。
  大讨论引发大众关注
  令主办者意想不到的是,普通百姓对生态保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所作所为令人感动:
刚刚过完70大寿的退休工人洪学明,戴着老花眼镜,花了整整半个月时间,把自己的环保建议写成文章,以“一个古稀小学生”的名义,加入安徽省“生态保护大讨论”;
年近80的杨永瑾老汉,组织全家老少三代20口人,参加省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竞赛,并迈着颤巍巍的脚步把答卷送到省环保局;
合肥市粮食贸易公司工会的霍同贵,不仅组织部分职工查阅生态护的有关资料,而且还准备在春节联欢会上把竞赛试题编成竞猜游戏,普及生态知识。他说:生态环境保护就在我们身边,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像这样热情参与、献计献策的各界群众还有很多。“保护生态环境,靠国家包下来不行,要有群众意识”———一位普通工人的这番话,道出了老百姓对参与生态保护的渴盼。
  安徽省环保局宣教中心主任何桥感慨地说:“同污染防治一样,生态保护也离不开社会公众的支持与参与。今后,我们要多创造条件,鼓励大家动手,人人参与。这次大讨论只是加强生态保护的开始,要解决认识问题,把认识化为行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省环保局副局长方晨告诉我们:“投入300多万元、采用遥感等先进技术进行的全省生态环境调查,将于今年夏天结束。届时我们将结合生态‘家底’的公布,在全社会开展生态警示教育,让生态保护警钟长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