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欢喜冤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21
第8版(体育)
专栏:

  欢喜冤家
本报记者 缪鲁 刘爱成
在本届冬奥会第一天的男子5000米速滑比赛中,曾出现过令人难忘的一幕:32岁的美国选手德·帕拉率先打破了这一项目的世界纪录,犹如给自己漫长的运动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谁知,刚刚过了半小时,德·帕拉尚沉浸在这从未有过的辉煌之中,还在接受亲朋好友的热切祝贺之际,在他后面出场的荷兰名将约·厄伊代哈赫又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
  用毕生奋斗换取的成果,却只能享受短短的一刻,这一幕着实让人感慨竞技场上的风云多变。不料,今天这一幕再次上演。主角还是这两人,只是两个人互换了位置,而这一次笑到最后的是德·帕拉。
  在今天的男子1500米比赛中,厄伊代哈赫排在第九对出场,这位26岁的名将不负看台上为自己摇旗呐喊的数百荷兰观众的厚望,以1分44秒57的成绩刷新了世界纪录。然而,就在他以为自己已是当今长距离速滑的天下第一人时,德·帕拉出场了,只见他动似脱兔,迅如闪电,到终点时竟把并非等闲之辈的加拿大对手落下了整整30米,帕拉终于再度跻身世界纪录保持者之列。金牌易主的一瞬间,虽然场上两人的拥趸们互换了表情,但随即满场就轰鸣起了共同的欢呼声。
  谁说“既生瑜,何生亮”是一出人生悲剧?透过帕拉和厄伊代哈赫的相争不下,人们惊喜地看到了作为冬奥会主干项目的速度滑冰的迅猛发展。而他们两人的“不是冤家不碰头”,正说明他们无愧于这一发展。在现场目睹这一幕的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速滑部主任胡春方认为,本届冬奥会速滑项目之所以能连破世界纪录,实际上是1997年出现的新式冰刀所带来的一次更大的飞跃。这一加速发展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他坦率地说,虽然如今中国选手也换上新式冰刀,但从本届冬奥会上的成绩看,不能不承认,我们的训练方式、训练手段,还没有适应装备上的革新,比如在比赛中的体力分配、节奏把握方面,还没有摆脱以往的经验和模式。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可能进入到像帕拉和厄伊代哈赫相争的层次。
  (本报盐湖城2月19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