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宁可少些 但要好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23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IT时评

  宁可少些 但要好些
  李国杰
  当今世界的集成电路芯片,40%在美国,25%在日本,韩国有12%,我们国家是1.2%,在整个市场里占的比例非常小,而且这个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
  怎么看待这个差距?一个国家什么都好那是不现实的,但我们能做的就一定要争第一,做不到的,干脆就买别人的,千万不要提争取“十五”期间把5年的差距缩短到4年、3年,甚至两年、1年半这样的话。
  赶是需要时间的,不要以为赶到两年就差不多了,如果把全国所有的行业都赶到比国外差两年,好多少?好不了多少。信息这个行业的东西,不管造计算机的,还是做通信的,我说你缩短到两年和原来4年和5年效果是一样的。为什么?信息产品最赚钱就是半年,再赚一点钱就是一年,一年半就开始不赚钱了,慢慢开始准备撤了,两年以后开始清仓了,两年以后没钱赚。你说联想的东西哪个是两年前造出来现在赚钱的?通信也是这样,缩短两年你就等于在卖人家两年前做的东西,人家开始清仓的东西,你已经没钱可赚了。我觉得应该采取这样的策略:在一时难以赶上的领域,索性就不赶;我要赶的地方就一定要追上去。宁可少些,但要好些。
  我们到底做什么芯片,在哪些方面要取得突破,现在很多人心里都在打问号。上次我们好多位专家到深圳开会,讨论究竟是做通用芯片还是嵌入式芯片,我说这个问题可以讨论,但不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只要你能做一个好的芯片来,不管是通用的还是嵌入式的,都可以非常厉害。所以我觉得考虑芯片产业的时候,嵌入式芯片和通用芯片都是要考虑的方面,像服务器、工作站、计算机都离不开,但是策略上要搞清楚。我觉得“十五”期间,不太可能跟人家比主频,比什么集成度,这个做不到。我们内部有一个自己定的目标,到“十五”末的时候,如果人家的主频能做到2G多一点,我们能做出1G的通用芯片就不错了,但你可以在部分性能上有所创新,可以在电子政务和中小学信息化等方面达到用户的要求。
  我们有个毛病,就是在做决策的时候,经常喜欢把商场看成奥林匹克竞赛一样,而且这个题目是不变的。实际上,在高技术领域中,它的竞赛项目是年年变的,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我们的思维方式是这样的,看微软得了一个冠军,就死死盯着人家,人家做一个办公软件,我也做一个,这种所谓“METOO(跟着来)”战略,实在是误人不浅。
  中央处理器(CPU)芯片现在搞得很热,会不会像当年的网络潮产生泡沫,暂时还不好说。CPU这个东西,实际上只要你铁了心去抓,我相信中国是能够抓起来的,不能遇到困难就往后退。核心技术掌握的越多,竞争力越强。但核心技术什么时候都不能把它推到极端,不能一讲核心技术别的东西都不重要,就这个重要。实际上,只有能变钱的高技术,才是高技术中的高技术。此外,不要以为只有靠核心技术发展成很大的一个产业才是重要的,小一点的都不受重视,这两个要注意把握分寸。我个人觉得讲核心技术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在应用技术上努力。说到底,现在讲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是靠核心技术来带动,而是靠应用技术来带动。
  有人认为最近经济低潮,是由于网络泡沫引起的,把罪责都归于网络公司。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个人电脑和手机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没有找到一个像PC和手机那样市场广阔的产品,如果找到了,那么经济就不会萧条。那么下一个产品是什么呢?我个人看法,网络终端产品,也就是像网络计算机那样的东西。这个东西美国做不起来,不一定中国做不起来。我们国家的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用现在的微机来推广有相当的困难,很多地方买不起,你只要降几百块钱,面大了以后,一台机器省几百元钱,一个省就要省十亿八亿的,这是很大的一件事。(节选自作者在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论坛上的发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