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追忆延泽民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23
第8版(大地·副刊)
专栏:心香一瓣

  追忆延泽民同志
  臧克家 郑曼
  2月6日是延泽民同志逝世三周年,但在我们的心目中,总觉得他只是暂时离别,不久就会回来。他那戴着厚厚的近视眼镜,走起路来稳稳当当,说起话来慢条斯理而又不失幽默和纯朴、平和、深沉的神态,经常出现在我们眼前……
  1998年,克家和他同住协和医院。克家出院时,他还说:“你先回家好好休养,我等到查清便中的潜血,没有事,也就可以回家了。”谁知他得的竟是肠癌。1999年2月6日,他的夫人雪燕在电话中哭着告诉我们老延去世的消息,我们唏嘘悲叹,悲叹这位好同志走得太早了!
  我们和延泽民同志是1962年夏在哈尔滨相识的。当时,他正为举办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而忙碌,但还是尽量抽出时间和夫人雪燕一道来照顾我们。他请我们住在道里友谊宫,陪我们去松花江边赏景、散步、拍照,隔岸遥望太阳岛上各色各样的奇异建筑;鼓励我们去镜泊湖观光,说是到了哈尔滨,不去镜泊湖,一生遗憾。当我们果真身临胜景后,克家感触很深,回京即写了一篇游记《镜泊湖》。这篇游记,几十年来被选入各种散文选本,去年还被编入《中华百年游记精华》一书。
  从此,两家远隔千里而心相近。
“文革”期间,我们的大女儿小平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一次,她回家探亲时路过哈尔滨,就住在延叔叔家。当时,延泽民夫妇还在受“审查”,不能回家,他们就叮嘱儿女们好好款待客人。想到叔叔、阿姨身处危难,还这样关心自己,小平深受感动。
  我们相识时,延泽民同志任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局局长、省文联、省作协主席和党组书记,我们在哈尔滨小住期间,亲身感受到那里的文化气氛很浓,文艺工作搞得生气勃勃,这就显示了他的领导才能和文化修养。
  我们原以为他一定受过高等教育,后来才知道,他有个苦难的童年:七岁丧父,随母亲串村讨饭,给地主放牛、拦羊、打柴,没有上过一天学。直至十三岁,革命队伍来了,他参加革命,成为小红军。他的领导才能和渊博学识,都是参加革命后得到党的培养和自己勤奋自学得来的。
  延泽民同志不单是个文化工作的领导者,他自己也是一个十分勤奋的业余作家。当我们捧读他的《无定河》等长篇小说和其它作品时,想到从放牛娃成长为著名作家,要付出多少辛劳、战胜多大的困难时,不能不惊叹他的坚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毅力!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创作了五百多万字的作品,比起专业作家来毫不逊色;何况他的眼睛高度近视,写东西时眼睛几乎就触着纸面,十分艰难。1999年2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给他出版了十卷本“文集”。他逝世后两天,送来了一至六卷,可惜他自己已经看不到了!他的勤奋是感人的,即使是在病中,他每天都要伏在病床前的桌子上赶写他一件放不下的工程———回忆录。他紧赶慢赶,终于在逝世前赶出了初稿。
  听说延泽民同志1956年去北国,本是想体验生活搞创作的。党组织要他留在省里领导文化工作,他就服从了组织的安排。他曾说过:“我是一块砖,党把我放在哪里,就在哪里发挥作用。”二十多年来,他苦心经营,广罗人才,为黑龙江建设起一支相当强大的文艺队伍。很多青年作家都得到过他的扶持和帮助,张抗抗就是他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调去搞专业创作的。
  延泽民同志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他十分讨厌那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派”。他说:“那是做人的道德问题”,“以整别人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是最卑劣的!”“真理只有一个,只有‘两面派’才会出尔反尔,毫无原则,毫无是非标准。”
  延泽民同志几乎是一生从事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有辉煌,也有挫折,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和与他风雨同舟、苦乐共享的夫人雪燕知道。我们在协和医院他的病房中,看见桌上玻璃板下压着雪燕送他的一副字: 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正是老延清澈、淡泊的胸怀!
延泽民同志匆匆地走了,却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很多、很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