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谁来拉儿童影视剧一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22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谁来拉儿童影视剧一把
杨志芳
据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动画片总量已达8000分钟,动画片市场呈火爆态势。与之相反的是,儿童题材的影视剧却不容乐观。去年,儿童题材电影尚不足10部,电视剧仅有600多分钟,还不及动画片总长度的1/10。这一热一冷,无疑真实反映出时下国产儿童影视剧所处的尴尬境地。
  我国有3亿儿童,而相关题材的影视剧一年竟只有十来部、百余集,这不能不说明儿童影视剧创作存在着巨大的空白。对许多孩子来说,《三毛流浪记》、《小兵张嘎》、《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小糊涂神》几乎就是儿童影视剧的代名词。虽然还有一些反响不错的少儿题材影视剧,但与上述几部以及海外的优秀作品《成长的烦恼》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以前段时间播出的《少年包青天》、《少年张三丰》、《少年黄飞鸿》“少”字系列剧为例,胡编乱造的情节,少儿不宜的小儿女情怀,与儿童剧应有的教育引导功能明显背道而驰。难怪会出现“大人不爱看、孩子看不懂”的局面。这说明创作者对于少儿心理及表达的把握上,与现实存有较大差距。“以大人的心来写孩子的故事”,这样的影视剧怎能吸引儿童的视线呢?
  儿童题材影视剧之所以不受青睐,原因不外乎有三:一是拍摄周期较长,且利润不及言情剧、戏说片高,难以引起导演们的兴趣,大牌导演拍儿童剧更是闻所未闻。二是创作队伍极度匮乏。我国儿童作家有近千人,可儿童剧作家却不足百人。即便有安心创作儿童剧者,但因长期远离儿童世界,不熟悉,不了解,闭门造车,自然编造痕迹突出,缺少灵气,缺乏情感的征服力。三是适合表演的小演员不好找,再加上小演员多是在校学生,功课与拍摄严重冲突,因此,大多数小演员只在假期才接手拍戏,这对以争抢时间为效益的剧组而言,的确是一件让人挠头的事。总不能拍拍停停吧。三者归一,也就不难理解儿童影视剧为何受冷落了。
  谁来拉儿童影视剧一把?答案自然是导演、创作者和演员。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媒体、社会的大力宣传和配合。譬如在固定时段安排播放儿童影视剧;提高儿童剧创作的价位;培养一批有潜质的儿童演员等等。只有全社会一起来关心、支持儿童影视剧的发展,为儿童剧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儿童剧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一个明显的进步,从而满足3亿儿童日益增长的精神渴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