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尽管二○○一年农民收入的增长还只是恢复性的,但这已经充分证明,只有坚持结构调整,才能使农民的收入增长走出困境,逐步走上良性的轨道——坚持以结构调整促农民增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07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尽管二○○一年农民收入的增长还只是恢复性的,但这已经充分证明,只有坚持结构调整,才能使农民的收入增长走出困境,逐步走上良性的轨道——
坚持以结构调整促农民增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陈锡文
一、农业、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当前,主要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价格低迷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但农民收入的增长情况却在总体上比前几年有所改观。据有关部门预测,2001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有望增长4%以上,扭转了增幅持续4年下滑的局面。这主要得益于各地认真按照中央的部署,坚持不懈地引导农业、农村经济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
  从2001年前三季度农民现金收入的构成就不难看出,结构调整确实对农民的增收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一是来自农业的收入扭转了连续3年下降的局面,与前年同期相比人均增加了22.1元。来自农业的收入增加,主要不是靠农产品质量的增长,而是靠品种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二是来自畜牧业的收入继续增长,与上年同比人均增加了22元,增幅达8.4%。这既表明农业结构调整中畜牧业的比重正在提高,又表明畜牧业的发展将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三是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与上年同比人均增加了43.3元,增幅达8.8%。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中已占32.3%,在新增的收入中占到了43.4%。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农村二、三产业的转移就业、向城镇的有序流动就业,正越来越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这也说明,农业、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必须以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为依托舞台,逐步改变传统的城乡产业布局和就业结构,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空间,农民的收入才能够持续、稳定地增长。尽管2001年农民收入的增长还只是恢复性的,但这已经充分证明,只有坚持结构调整,才能使农民的收入增长走出困境,逐步走上良性的轨道。
  二、农业、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依然任重道远。
  农业、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它的实质就是要完成我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化的历史性转变。因此,结构调整虽已初见成效,但依然任重道远。
  从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看,在结构调整中必须切实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提高农业的效益,二是扩大农民的就业。现阶段提高农业的效益,主要不能靠增加农产品的产量,而必须靠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以及扩大对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精深加工。这不仅涉及到对农业增加科技和资金的投入,而且涉及到农民思想观念、农业运行机制和政府对农业的管理体制等一系列的转变。这既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改革的过程。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并行的时代,由于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的趋势加速发展,使得扩大农民的就业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和新矛盾。我国数量庞大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只能是一个逐步的渐进过程。因此,对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期性、艰巨性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农民在我国是最大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收入增长和购买力的提高,对于实现扩大内需的方针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充分认识结构调整长期性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增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紧迫感。要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调整和完善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政策,增加对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对农业科技和农民技术培训的投资,加快探索对农业生产者进行必要直接补贴的方式。要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范围和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公共财政开支,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要重视开拓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空间,在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加强对中小城镇、中小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使它们成为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场所。对流动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充分发挥他们与城市劳动力的互补性,使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