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高尚情操与高尚追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24
第7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高尚情操与高尚追求
  金锵
  人们常说的情操、追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情操反映内心的情感倾向和恪守的行为方式,追求则反映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取向。情操和追求有高低、美丑之分,高尚的情操和追求是宝贵的美德,历来受人称道。我国汉代科学家张衡视“德之不崇”为人生最大的不幸,古希腊一位哲学家则把美德比作人生的“第二个太阳”。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人,升华了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的优秀道德传统,具有真正高尚的情操和追求。在八十年的奋斗历程中,这种高尚的情操和追求始终是推动我们事业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有了高尚的情操和追求,就能正确对待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搞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们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们精神生活充实。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不可缺少的是健康向上、丰富充实的精神生活,不论是物质条件极其匮乏,还是物质条件日益改善,首先在精神上必须富有。如果精神空虚,趣味低级,被物欲、金钱欲、占有欲所支配,那是十分危险的。我们正在改革开放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尚的情操和追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有了高尚的情操和追求,就能正确对待现实和理想的关系。共产党人坚信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同时也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把现实的努力和理想的追求联系起来,决不能只顾眼前而忘记远大理想,也决不能离开现实努力而空谈远大理想。“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共产党人把情操和追求倾注于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变革实践,具有理想坚定、不懈奋斗的精神。在成绩面前固步自封、不求创新开拓,在风险困难面前信念动摇、不敢奋发进击,在利益调整面前患得患失、不愿顾全大局,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唉声叹气甚至随波逐流等,都是同高尚的情操和追求、同不懈奋斗的精神格格不入的。
  有了高尚的情操和追求,就能正确对待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人的真正价值是有益于人民。共产党人情操和追求的高尚境界是爱民利民,因而坚持“三个有利于”,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觉地把个人利益服从于人民利益,把个人前途寄托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上。在共产党人看来,要名利、拉关系、搞特权,是庸俗、可耻的;积极参与创造人民的幸福生活,奉献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才是真正高尚、光荣的。鲁迅赞美过牛,因为它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周恩来赞美过蚕,因为它连最后一根丝都毫无保留地贡献了出来。这种献身精神,正是共产党人高尚情操和追求的写照,也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所绝不可少的宝贵品质。
  我们正处于历史大转折、社会大变革、事业大发展的时代,要无愧于这个时代,不能没有高尚的情操和追求;我们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长期执政的考验,要经受住这个考验,不能没有高尚的情操和追求。情操和追求,与事业相伴,与作风相连。每个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锲而不舍地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才能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