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生存的历史和言语的欲望——女画家齐鹏的审美阐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24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生存的历史和言语的欲望
  ——女画家齐鹏的审美阐述
  邓平祥
  齐鹏的艺术呈现着一个较大的框架,这个框架是由多个作品系列构成的。无论在作品的内涵上(文化精神,情感品格等)和表达上(语言风格,体裁样式,工具材料等)都和这个框架是一致的。在各个作品系列中可以看到一种逻辑的推进关系,于是,整个作品的构制就具有了画家个人心灵编年的意味。
  和女性艺术家的共同特征一样,齐鹏的作品可以看到“女性在语言中的欢欲”的特征。对于语言的敏锐和欢欲是女性艺术家的优势,仅此一端就证明女性本质可能更接近艺术本体。成功地运用不同的造型方式(中国和西方,传统和现代)和不同工具材料(水墨、宣纸绘图纸、彩色笔、丙烯、蜡笔、圆珠笔等)来建构自己的艺术世界。
  齐鹏以水墨为材质的作品显示出“母土文化”的深厚情结。画家是北方人,太行山的水土给她以生命的滋养,这同时也是她艺术生命的母土,她的作品使人感到精神和形式都与这息息相关。然而这不是矫情,而是一种由衷的显现。
  在作品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画家“母土文化”由伦理道德层面而上升到文化理性层面的过程,一般的说伦理道德是有时效性的、前提性的,而文化理论是超越性的、深层性的。这个过程使画家的人格精神具有了“智性善”的意义。
  齐鹏的作品《性格》、《生命隧道》、《轮回》,是对“人”问题思考的系列作品。在这个系列中,女画家以直觉把握的方式展开了对人本体、人的生命和人的生与死等深层问题带哲理意味的思考。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画家思考的指向和性态。
  和哲学与生命科学对人的生与死思考的方式作为对应,齐鹏从艺术的角度,对这个终极问题作出了诗意的思考和提示。需要指出的是,画家的思考仍然具有哲学和宗教的背景。但她的艺术努力,无疑使其具有诗性的意义。在自己的作品中,画家首先清除了人对于死亡的恐惧,画家试图说明人的生与死其实就是一个过程,生与死被还原为一个自然的过程。画家提示人们:超越了死亡,人才可能以自然的心态去积极对待人的生命,去积极享受人生,于是,人的此生意义和价值才可以升起理性和诗意的光辉。
  齐鹏的艺术表达热情使她浸润在言语的快慰和言语的欢欲之中,或许在她的艺术生命中以往的成果还仅仅是她的艺术长征的铺叙,她清醒地意识到还要在不断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走向完善和成熟。(附图片)
回归(中国画) 齐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