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能不能不要抵押,不要担保,贷上几千块钱、甚至千把块钱,用于生产急用?小额信贷的出现,使无数农民的这一夙愿成为现实——千元贷款受宠万家——记农村信用社推广小额信贷的实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25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能不能不要抵押,不要担保,贷上几千块钱、甚至千把块钱,用于生产急用?小额信贷的出现,使无数农民的这一夙愿成为现实——
千元贷款受宠万家
  ——记农村信用社推广小额信贷的实践
  本报记者 彭俊
  四两拨了千斤
去年夏天,在安徽省宁国市港口镇,胡本云、焦正荣、马春凤等24名普通村民,成为镇里得到小额信贷的首批幸运儿:市农村信用联社为他们降低了贷款门槛,贷款额度可以降到5000元以下,最低的仅仅1000元。
  这是全国农村信用社1999年以来逐步推广小额信贷的一个缩影。小额信贷的出现,使无数农民的夙愿变成了现实。
  小,是小额信贷的一个“核儿”。那么,小额信贷究竟有多小?农民得到的正式答复是:小额信贷的额度,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而有所不同,发达地区可能是8000—10000元,个别地方还可能是3万—5万元,欠发达地区可能是3000—5000元,个别的可能是1000—2000元。
  四两可拨千斤,小钱能办大事。小额信贷,解了农业生产的燃眉之急,也帮了农民致富的大忙。
  湖北省钟祥市张集镇泉水河村陈作喜手头并不宽裕。去年春耕时节,从农村信用社办完小额信贷手续的他,领回了3000元钱,随后买回了急需的种子、农药和化肥,保住了一季农时,播下了一春希望。
  和陈作喜相比,广东省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的何建和属于先富起来的那一批——光他一个人,就承包了山地20亩。去年,有了农村信用社发给他的“小额信用借款证”,在山里果树需要花钱的节骨眼上,何建和可以随时凭证贷款。当年,他的荔枝纯收入就增加了4万多元。
信用换了贷款
不要抵押,不要担保,光凭信用就能贷款,要在过去,农民确实连想都不敢想。而这,恰恰是小额信贷的另一个“核儿”。
  光凭信用就给农民贷款?疑虑和担心随之而来:还款的时候,农民会不会赖账?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谁来担保?
  对这些担心,最有说服力的是农民自己。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目前农户贷款的还款率,全国平均达到80%。剩下的20%,也不是农民不愿还款,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自然灾害收成受损,无法按期还贷。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农户代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共同组成评定小组,根据农户个人品质、还款记录、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内容、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对其信用程度进行评定,并据此发放《贷款证》。《贷款证》集中体现了农户的信用等级,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贷款额度。
  试想,如此来之不易并且直接关乎经济利益的信用等级,哪个农户会视同儿戏?
  在小额信贷的推广过程中,各地还开展了创建信用村(组)、信用乡(镇)的活动:无拖欠贷款农户比例超过80%的村(组),可评为信用村(组);信用村比例超过半数的乡(镇),可评为信用乡(镇),此外还有其他条件。对信用村(镇)农户,农村信用社贷款优先。为此,各地争当信用村(镇)的积极性格外高涨。
  毫无疑问,小额信贷的推广,将在中国农村树起信用大旗,建立信用体系,培养守信农民,其深远意义不可低估。
小苗成了大树
小额信贷并非农村信用社的独创,甚至也不是中国人的专利。
  小额信贷源自孟加拉国(被称为“孟加拉模式”),最初的贷款对象是贫困农民。早在农村信用社之前,在国际组织和国内专家的努力下,一部分贫困农民就通过小额信贷解决了温饱。
  后来人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对小额信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200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将其在全国推广。
  此时的小额信贷,和“孟加拉模式”的小额信贷,有何不同?中国人民银行合作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张功平说:“孟加拉模式”贷款利率较高,而我们推广的小额信贷利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适当优惠,这符合中国农民收入水平的现状。
  正规金融机构的介入,使小额信贷由贫困地区的一丫小苗,长成了荫蔽更多农民的一株大树。据统计,截至2001年底,全国共有32312家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小额信贷,占农村信用社总数的91%;累计发放小额信贷454亿元,占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的1/10强;全国平均每4个农户,就有一户享受了这项服务。
  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凡是还没有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农信社,今年都应开办起来。可以想见,随着小额信贷在全国范围的逐步推广,上述数字还将被一再刷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