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阅读
  • 0回复

从长沙旧书业看 旧书店为何衰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26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从长沙旧书业看
旧书店为何衰落
段炼
  有人曾说,衡量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只要看看这个城市有无旧书店及旧书店的规模即可知其大概。湖南作为文化大省,长沙又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那么,旧书店的历史与现状又是怎样呢?
  曾经风光
  谈到长沙的旧书店,不能不说位于蔡锷路上颇负盛名的长沙古旧书店。长沙古旧书店成立于50年代,是目前湖南省唯一一家经营古旧书的国有专业书店。长期以来,这里新旧书兼营,品种全、品牌正、到货快、旧书多,享有较高声誉。
  听老一辈读书人讲,当年的长沙古旧书店不但吸引了本地的“爱书一族”,甚至连株洲、湘潭等地的读书人和外省的游客,都慕名来这里觅书。人们在这里既能买到版本优良的经史子集、刚刚出炉的时贤新著,又可以翻看印制精美的字帖、画册、图片等,最吸引人的是,这里有大量的旧书低价销售。
  每到假日,这里吸引了上至大学教授、知名学者,下至普通读者等众多读书人。他们在高高的书架前徘徊,翻读着心仪的书籍,或与工作人员低声交谈,或为淘到了一册向往已久的好书而惊喜不已。这种场面,成了当时长沙古旧书店里一道别致的风景。
  据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员何光岳回忆,他曾不止一次在这儿寻到了难得一见的族谱;学者朱正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在长沙古旧书店里,淘到过不少颇具研究价值的近代学人著述和“二十四史”中的部分史书。
  今日冷落
  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蔡锷路上这家有名的古旧书店的旧书经营状况渐渐不如以前。令众多读书人感到遗憾的是,今天的长沙古旧书店虽仍辟出“半壁江山”打折销售旧书,但其中真正有收藏或研究价值、让人愿意俯身寻觅的旧书已经少得可怜了。对于长沙古旧书店目前的经营状况,长沙市新华书店曾经理用了四个字来形容——举步维艰。
  实际上,长沙古旧书店的现状,也是全国旧书业的一个缩影。据统计,过去专营古旧书的旧书店,北京有近400家,上海有130家,广州有120家,天津有74家……如今所剩已寥寥无几,而且经营状况均大不如过去。
  曾经红火的旧书店跌落到今天这样“不堪回首”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历史上看,“文革”的十年浩劫,不但对文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扫荡”,更直接的是,切断了以书籍为纽带的文化的薪火传承,严重摧毁了原本丰富的旧书资源,导致旧书市场的“先天失调”。旧书来源的枯竭,成为今天旧书市场萎靡不振的最根本的原因。
  从现状看,在今天出版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出版物越来越注重“时尚”,经典的东西太少;另外,书籍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什么东西都容易被迅速淘汰。这间接影响到旧书店的旧书质量。
  虽然在长沙的街头巷尾近几年兴起了一批旧书店,但店中经营的大多是过期杂志和一些印制粗劣的书籍。即使有几本旧书,内容也大同小异,都是些种花、养生之类的小册子或盗版的畅销书,常常令淘书人高兴而来扫兴而归,没什么人以为值得一看。
  湖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郭光华教授指出,旧书业的不景气,与当今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也有关系。当前读书“实用化”、“休闲化”的倾向,使得旧书店不愿意扩大旧书进货的渠道与规模,“靠山吃山”的现象比较明显。在河西高校区,笔者看到,从师大到中南大学5公里的路段,虽然有20多家旧书店,但主要经营的都是各种教材和英语、计算机过级参考书。这些旧书主要来源于废品店,也有部分是从大学生手中收购而来。“学生的钱,好赚!”凭借地处高校区的优势,商家乐此不疲。
  另外,随着当前文化消费市场的日益扩大,消费取向日渐多元,消费群体也日渐分化,电影院、网吧、音乐会、歌舞厅、旅行团等,也在“瓜分”市民的闲暇时间。不少旧书店的经营者对笔者说,现在翻读旧书的人越来越少,买书就更别提了。光顾旧书店的读者以老年人居多,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比较专门的研究者。
  一位爱书人在读完前辈学人写的逛旧书店、淘旧书的文章后,曾无限怅惘地说,在变化越来越大的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在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中,已经越来越难找到旧书店的影子。而在经济发达的欧美、日本,旧书业却长盛不衰。在这些地方的一些城市,不但有了整条的旧书街,甚至出现了旧书村……
  期待复兴
许多业内人士和读书人指出,在当前环境下,长沙的旧书店要走向成熟,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的合理引导并对旧书店的规范管理非常必要。
  目前,长沙的个体旧书店数量多,但真正能找到好书的店子却很少,且各自为阵,形同散沙。另外,不少旧书店所售书籍鱼龙混杂,有的还以销售旧书为名,出售不健康出版物甚至非法出版物。有关部门只有从政策、资金、环境上,对长沙的旧书市场予以扶持引导,同时加大旧书市场的规范力度,长沙的旧书店才能日渐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旧书店的经营者还缺乏足够的文化素质。目前,在长沙的旧书经营者中,一大部分是进城打工的农民,一小部分是城市市民和下岗工人。由于经营者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一方面,他们缺乏应有的视野和眼光,很难进到质量较好的旧书;另一方面,在辨别图书价值上容易错位。一本普通的书籍在旧书店常常被莫名其妙地喊出高价,而另一本绝版好书说不定却被经营者用来垫压塑料布了。
  不少人,包括经营者在内,对旧书业了解不够。他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旧书业作为一种文化消费样式所具有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要求经营者、环境、资源,都必须讲品位讲特点。因此,旧书业要做大做强,还需要提升经营理念。
  有学者指出,湖南旧书店的经营,不妨与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与弘扬湖湘文化结合起来。这对于长沙旧书店的发展乃至本地特色文化的繁荣,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要想经营好一家旧书店,经营者需要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与鉴赏眼光。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英国和日本等地,有相当一部分旧书业主本身就是藏书家、出版家或是退休的大学教授。相比之下,国内旧书业的经营人才在知识结构上还有一定的差距。现在中文、历史专业本来就是冷门,学成之后,也极少有人愿意供职旧书店,耐住寂寞潜心工作;而旧书店财力有限,不可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事专业人才的培养。可见,繁荣旧书业亟需一批高素质的专业经营人才,人才来源却几近于无。
  曾让读书人心驰神往、又滋养了几代学人的旧书店,在新的时代里,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呼唤文化的今天,旧书店的作用不容小视,旧书市场也大有可为。我们应该将繁荣和发展旧书店,当作完善文化市场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相信,旧书店一定会迎来枝繁叶茂的春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