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蒙古 调节关税 吸引外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27
第7版(国际)
专栏:入世经验谈 系列报道(十六)

  蒙古
  调节关税 吸引外资
  本报驻蒙古记者 杨涛
  蒙古入世后,对于竞争力较差的一些行业和企业,不是消极地保护,而是在充分利用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广泛的经济贸易关系;同时采取灵活的关税政策和吸引外资的措施,扶植国内一些弱势行业的发展。 ——编 者
  1997年1月,蒙古加入世贸组织,成为该组织的第130个成员。当时,蒙古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加入该组织,对蒙古实施开放的经济政策和融入世界经济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蒙工贸部贸易政策合作司司长敖云其其格说,入世以后,蒙古一方面充分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另一方面适时地调整了经济政策,合理地运用关税来调节进口商品的数量,并积极鼓励外资的进入,使一些脆弱的部门经济免受冲击的同时,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据敖云其其格司长介绍,蒙古在入世的第二年,即1998年采取了调整关税的措施,确定进口关税为5%。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准,这个税率已经达到了自由贸易的水平。如此低的进口税率对于经济结构不健全、发展不平衡、承受力相对较弱的蒙古经济来说,是不容易的。但是,蒙古在对各成员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还大量进口新设备和技术,加快对老企业的改造,特别是对那些生产能力较差的部门,政府不是采取限制进口的方法消极地保护,而是采取灵活的关税政策进行市场调节。以农业为例,农业在蒙古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大。蒙古每年需要进口20多万吨粮食,以解决国内粮食供应不足的难题。但是,蒙古政府对进口粮食采取了阶段性的零关税政策,即在每年的1—7月,也就是粮食未收获之前,对进口粮食实行“零关税”政策;而在粮食收获之后,即取消“零关税”,恢复原有的税率。
  敖云其其格说,蒙古入世后,虽给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带来了好处和发展机遇,初期却给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畜产品原材料、特别是原绒出口限制的解禁,使大部分原料及半成品出口,导致国内羊绒纺织品生产的下滑。但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实施“羊毛”、“皮革”计划,对畜牧业产品的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实施支持附加值高的产品的生产和投资的政策。与此同时,政府还实施小额进口关税,增加进口商品的流通,形成提高国内同类产品竞争力所需要的市场环境。虽说这对蒙古的企业界是个严峻的考验,但却提高了产品与服务质量。
  近几年,蒙古政府还把吸引外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投资方面,实施符合世贸组织原则的政策,为吸引外资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现在,蒙古已与世贸组织的30多个成员签订了《相互保护投资,取消双重关税的协议》。最近,国家大呼拉尔刚刚通过了《外国投资法补充修正案》,进一步扩大了外国投资的形式和范围,将吸引大额投资作为今后政府工作的重点。日前,蒙古政府又将2002年定为“支持外国投资年”,以吸引更多的外商和投资者前来参与蒙古的建设。外国公司和企业可以在蒙古合资办厂和独资办厂,也可以购买蒙古一些国有大公司的股票,如蒙古“戈壁”羊绒公司、蒙古贸易开发银行、蒙古航空公司和蒙古电信公司等。这些公司在私有化的进程中以竞拍的形式出售一定数量的国有股份。由于投资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的2000多家公司在蒙古境内落户,投资总额达4.8亿美元。(本报乌兰巴托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