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四川麻雀为何大幅减少?——专家分析说主要是滥施农药所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06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与思考

  四川麻雀为何大幅减少?
  ——专家分析说主要是滥施农药所致
  刘裕国 王为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广布于四川各地的麻雀大幅减少,引起各方的关注。麻雀是移居“他乡”,还是死亡了?民间流传着各种说法。有人认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麻雀从四川盆地向气温较低地区举家迁移,也有人认为,由于现代的水泥建筑在城镇和乡村取代了传统的木屋瓦房和草房,使麻雀失去了营巢栖息地,进而导致种群数量下降和消失。再一种猜测认为,是由于麻雀种群自身消长规律所致。
  最近,四川师范学院省重点学科动物学教研室主任郭延蜀副教授应用在微机支持下的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数理统计方法,并结合他10多年来所搜集的野外数据、文献资料,首次揭开了四川麻雀大规模减少之谜。郭延蜀否定了气温升高、失去营巢栖息地、种群自动调节假设说。他指出,20世纪后期,四川省麻雀减少区域与四川省发达、较发达的农业区是完全重叠的,麻雀减少与农药的使用有关。70年代以前,四川农村使用的是较单一的中低毒高残留的六六六、DDT等有机氯农药,使用量也较小。从70年代后期开始,农药的主流品种过渡到久效磷、对硫磷、氧化乐果、磷胺等剧毒、高毒有机磷农药,其次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除了杀虫剂外,还增加了各种除草剂。为了提高水稻等农作物的产量,农民使用农药的剂量和频率成倍增加,每亩田地农药的使用频率由六七十年代的每年不足一次,上升到每年4—5次。麻雀在四川盆地的繁殖期为3月下旬至9月上旬,而这段时间也正是农田用药的高峰期。育雏期的麻雀,喜食昆虫。但由于农田打药,成鸟因捕食中毒昆虫而死,幼鸟大多饥饿而亡。更为可怕的是,麻雀取食沾有微量有机磷农药的杂草种籽后,还会因厌食而亡。正常情况下,秋季麻雀种群中,幼鸟与成鸟的比例约为4∶1,即秋后的麻雀种群组成大多数为当年的幼鸟,而1980年秋季,根据在南充市郊所作的统计显示,当年幼鸟与成鸟的比例仅为0.7∶1。麻雀减少现象最先出现在农业发达的四川盆地及川西南山地的河谷、平坝地区,然后向经济较落后的区域扩展,并持续至今。而在这些区域里的一些大的公园、学校、机关和地域偏僻的乡村,由于农药使用次数少,量较小,因而还残留着一些麻雀的小种群。川西高原属林、牧区,农药污染较少,因此还常能见到几百只甚至上千只的大群麻雀。综上所述,麻雀在四川的大幅减少,正是由于近20年来四川农耕区普遍滥用有机磷等农药所致。这一现象在我国农耕区,尤其是水稻产区具有一定普遍性。
  四川麻雀减少的现状表明,滥用农药将打破生态平衡,并危及人类的身心健康、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了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安全,仅是禁用或新开发几种农药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人们应该有节制地、科学地使用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麻雀的减少,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