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阅读
  • 0回复

一个公安人员对荧屏“公安戏”的忧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3-01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文艺广角

  一个公安人员
对荧屏“公安戏”的忧虑
  赵玉龙
  公安题材电视剧已成为荧屏上一大热点。近些年来,确实涌现出了一批如《西部警察》、《刑警本色》、《重案六组》等风格迥异的佳作。同时也出笼了不少滥竽充数的平庸之作。报载,在2000年、2001年两年间,全国上百家制作单位“烂在库中”的上千部(集)电视剧中,大部分是公安戏和暴力戏。笔者作为一个公安人员,深感当前公安题材电视剧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令人忧虑。
  故事情节荒诞
  有的人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既不了解公安工作,缺乏起码的司法、执法常识,又不肯深入实际,体验生活,靠突发奇想,胡编乱造“公安戏”。请看以下几例:公安机关为诱使急于获得武器的逃窜犯上钩,竟印制大量出售黑枪的小广告,化装在大街上向行人广为散发。公安机关怎会采取如此拙劣手段,这不是在扰乱治安、诱人犯罪吗?将麻醉药物投入食品、饮料或香烟中实施麻醉抢劫,这也是一些“公安戏”中的情节,近又有女骗子把麻醉剂掺入口红之中,勾引大款接吻,昏迷后由同伙实施抢劫。刑侦权威人士称,在中国大地上至今尚未发生过此类奇案,纯属瞎编。某市电视台筹拍的一部20集系列剧中,所有重大案件的侦破竟无一个刑警出现,全由缺乏起码侦查常识的一男一女“特警”越俎代庖,到处横冲直撞,与杀手、绑匪互相追杀,演出一幕幕笑话百出的荒唐闹剧。
  格调低级庸俗
  有的作者为了追求“卖点”,故意迎合某些观众的低级趣味,热衷于描写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剧中的地痞流氓、赌头赌棍、嫖客妓女们,不是在阴森恐怖的魔窟里聚众豪赌,就是在灯红酒绿的歌舞厅中寻欢作乐。砍胳膊、剁手指、割脚筋等血淋淋的暴力镜头屡见不鲜。戏中偶尔出现几个公安人员只不过是一种陪衬,与活灵活现的反面人物相比,面目苍白、形象模糊。
  模式化、雷同化
  一些“公安戏”不仅故事情节雷同,而且表现手法也大同小异。比如,每部戏中的侦查人员,必是一对男女搭档,他们之间又必生爱慕之情,并与第三者发生感情纠葛。侦查人员男的必是刑侦队长,他既有一身拳脚功夫,又料事如神,犹如福尔摩斯再世。而他们的侦查本领不过是化装侦查和打打杀杀那么几招。本来丰富多彩的刑侦工作就这样被简单化了。
  任意夸大“敌情”
  有的以描写“打黑除恶”为题材的电视剧,把当今社会描绘得如同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那些“黑老大”们竟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腰别手枪,在一群打手的簇拥下招摇过市。他们任意欺压凌辱百姓,而无人过问,好像那里的共产党和人民政权都已不复存在。犯罪团伙互相火拼,长时间激烈巷战,满城枪声大作,就是不见公安机关前来平息。
  美化犯罪分子
  有的电视剧中,那些以“总经理”、“董事长”等面目出现的大毒枭、走私犯和黑恶势力的后台人物,不仅个个都是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而且他们的内心似乎都有某种无奈的隐衷。人们在荧屏上只能看到其冠冕堂皇的表象,却窥见不到其贪婪、阴险、残暴的本质,比如那部由众多明星演绎的描写制造冰毒的电视剧。在另一部以东南沿海某市特大走私案为背景的电视剧中,那个年轻美貌的女“董事长”不仅充满人情味,婀娜多姿,而且精明干练,左右逢源,剧中的所有坏事,都是她的副手瞒着她干的。还有一部以歌颂公安局长为题材的电视剧,对剧中那个黑恶势力的后台老板、某国有大型企业的女老总白玉妹也是赞美有加。直到剧终这个黑帮头子身份败露,畏罪潜逃,公安局长仍不觉悟,与其秘密相会,用美妙的音乐为她送行。
  “纪实性侦查片”泛滥
  这类纪实片把犯罪分子的作案过程,以及犯罪分子为逃避打击所采取的反侦查伎俩原原本本地公诸于世,并且把公安机关的侦查手段和内部运作机制都和盘托出,这种做法本身就很不策略,它对试图犯罪的人和负案在逃的犯罪分子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作者系广西自治区公安厅干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