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律性认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08
第9版(理论)
专栏: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专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这是我们党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更是——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律性认识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要求理论创新。只有明确认识并切实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才能确保实现理论创新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一个“坚持”、两个“善于”的要求,是我们党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更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律性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才能牢固确立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和增强创新所需的思想境界与精神动力;才能用科学的态度认识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又经过反复验证的真理。它揭示了自然、社会及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反映了各国革命与建设普遍性或共性的一面。因此,马克思主义不能丢,否则革命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与此同时,各国的革命与建设又无不具有各自的特殊性或个性,表现为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由本国国情决定的与他国不同的环境、条件及问题。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就是要求充分认识这种不同,在正确认识时代特征和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之能全面、正确地回答本国革命与建设的重大问题,从而确保革命与建设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人类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近百年来更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这些变化无不影响到各国的革命与建设。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就是要求充分认识这种新变化,在正确认识世界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正确认识各国或本国革命与建设的新问题新特点的基础上,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或本国理论与实践探索所取得的新的科学成果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正确反映人类社会的新实际、各国革命与建设的新情况,并回答由此产生的新的重大现实问题,从而引导革命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对于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就必须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在对地点、时间、条件变化的正确把握中,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具有科学世界观、掌握科学观察和分析问题方法的共产党人的必然选择。
  理论创新的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理论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实践所提供的丰富的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结合新变化赋予其新的内涵;需要根据本国和世界发展的新实际,作出新概括、新论断。显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实践,离不开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的总结。因此,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尊重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首创精神,正确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形成的新经验,使之上升到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共产党人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
  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历程中,从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坚持”、两个“善于”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具有规律性的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而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的前提下,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与时俱进。例如,他们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的德文版序言中,一方面指出《宣言》所阐发的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另一方面又指出,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和工人阶级政党组织已有很大发展,由于法国革命特别是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宣言》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坚持”、两个“善于”的典范。
  根据十九世纪的情况,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将在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获胜的思想。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规律导致的后果日益明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矛盾趋于激化,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浪潮日益高涨。在俄国,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正确把握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这个变化了的客观情况,正确总结无产阶级在斗争实践中的新鲜经验,不断在理论与政策策略上大胆创新,不仅在实践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在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为落后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一条从城市到农村、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既高度重视十月革命的经验启示,又坚持从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起新中国。
  二十世纪后期,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既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老祖宗不能丢;又强调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把握和平与发展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个变化了的客观情况,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并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的成功结合。
  一个“坚持”、两个“善于”,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正在践行“三个代表”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共产党人新世纪光荣的历史使命
  新世纪的中国在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中,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既带来新的活力,又带来新的问题。
  纵览世界历史,任何国家的现代化均是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特定条件下,顺应现代化的规律,开发现代化的资源,培育现代化的动力,从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过程。我国有独特的历史传统、人文环境及经济政治结构,我国的现代化必须走自己的路。对于一个世界上拥有最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既要全面实现现代化,又要基于坚定不移的信念,确保与西方发达国家明显不同或完全不同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不变,其所面临的挑战就会更大,困难就会更多。
  面对这样的特定条件,要想抓住机遇,回应挑战,变被动为主动,特别需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能使全党和全国人民用新的科学眼光观察当今世界、当代中国,对世界发展的大势和中国发展的大局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形成新思路、找到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能为现代化资源的开发、现代化动力的培育提供新的价值标准和方向指引;能为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人口大国的思想统一与力量凝聚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思想保障。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又特别需要中国共产党这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体,不断认识与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规律,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创造力。因此,在新的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生机与活力的增强、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逻辑地、历史地紧紧联在一起的。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理论创新这一时代要求的最明确的回应,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丰富和发展。面对新世纪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并系统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不仅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且还科学地揭示出一个“坚持”、两个“善于”这一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律性认识。这就鲜明地体现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正确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正确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坚定信心与决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