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2001年教育 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08
第10版(教育)
专栏:教育回眸

  2001年教育 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本报记者 王淑军
  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1995年教育法进一步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然而权利的实现在过去很长时期,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多方位制约……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力的增强、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我们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在多元社会中逐渐学会了尊重人的权利,公民基本权利的获得正成为现实,更日益认识到一切的发展不仅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两者互为前提。让我们回眸一下2001年中几件有意义的事情——
  1月1日,教育部宣布:我国实现了基本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目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从
  96%升到99.1%,初中生入学率从36.8%升到88.6%,青壮年文盲率从20%降到5%以下。
  评点:人们在基础教育期间形成的素质,决定了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的基准线,“两基”解决的是全民族基本素质问题,本质上讲也就是人的问题。
  “要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已经隐约看到中华民族的辉煌未来。
  4月,教育部宣布:普通高校招生取消年龄限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再限报高等职业学校。11月,教育部宣布:高考时间将从2003年起提前到每年的6月7、8、9日。
  评点:对于前者,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这首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经济社会的极大发展,促使过去断裂的“公平和效率”目标在今天得以兼顾,让每位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得以保证;相比计划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工具化特征,也体现着现代社会对每个个体生命的日益尊重和人文关怀。
  对于后者,时间提前1个月,意味着从明年起,同学们不必再冒着7月的酷暑赶考了。事情不大,但所折射出的政府行为中日益凸显以人为本的立场,意义深远。
  8月21日至23日,九国全民教育部长级会议召开。来自孟加拉国、巴西、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中国等九国教育部长共同发布《北京宣言》: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全民教育,并努力追求有质量的全民教育,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确保人人享有平等的和有质量的教育。
  评点:9个人口大国,总人口数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9个发展中国家,文盲人数占世界的2/3以上。9个文盲多、资源少、底子薄的人口大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关乎9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关乎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我爱小鸟的歌唱,我也爱玉色和花香。但我更爱人类,更爱我的兄弟姐妹。”有这样的认识和觉悟,是全人类之福。
  秋季,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实验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8个县(区、市)改革实验区展开,新的课程标准和20个学科的49种初中、小学新课程实验教材将首次试用。
  评点: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因为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仅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而且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新课程方案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体现。
  2001年,政府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从这年起,对贫困地区逐步实行免费提供教科书制度;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十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专款50亿元,支持中西部未“普九”地区;安排专项补助资金30亿元,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东西部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会议6月份召开,要求进一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
  评点: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的公平。为保证教育公平,当一国的财政能力无法承担更大范围和程度上的教育时,许多国家的做法是首先从经济落后的处境不利地区和人群开始,建立起有效的资助制度。今年政府大力关注贫困大学生、农村孩子、流动人口子女、西部地区学生等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并为之做出种种努力。我们不禁为此鼓与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