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回眸赣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3-02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

  回眸赣南
  缪俊杰
  赣南,一片美丽神奇的红土地,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大书。
  自从王勃的《滕王阁序》传世,江西一直被人们誉为“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之地。由于它“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地缘优势,历史上曾出现过“佩玉鸣鸾”、“画栋珠帘”的浮华盛况。但是造化不均,南山北水,地倾东南,赣江北去,北沃南贫。“可怜无数山”,使赣江上游那片红土地,一直处于贫困状态。千百年来,人们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赣南红土地上繁衍生息,始终走不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经济怪圈。
  “物换星移几度秋”。赣南这片红土地,经过多少春秋更迭,经历多少艰苦磨难,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盼来了一个新的纪元。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南至北,度过梅关,徐徐吹拂赣江两岸,使这片红土地不断出现新的生机。冬尽春临,我随北京、上海、广东几十位作家、记者到江西“红土采风”。到达南昌,新任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会见,坦诚“导读”:“请你们到赣南看看,那里的干部群众干得不错!”于是,我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土,遍访赣南。当我站在被称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梅岭古驿道上的梅关,背靠郁郁葱葱南粤大地,回眸赣南,不由神情亢奋,感慨万千!
  在赣南首府赣州市,倾听当地领导张海如、王昭悠介绍情况。赣州辖十八个县、市,八百万人口,是著名革命老区。当年赣南参加红军的有三十三万人,参战的有近六十万人,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十万八千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百分之七点五,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他们说,赣南这片红土地并不贫瘠,这里气候宜人,水源丰沛,矿产丰富,被誉为世界钨都,稀土王国,脐橙之乡,加上有郁孤台、八境台、通天岩,宋代古城,梅关驿道,东江源头,又是三省的结合部,物资集散地,赣南大有可为。
  到赣南,首先得看红都瑞金。其实瑞金、兴国、会昌、宁都、于都连成一片,是当年红军的主要根据地,也被称为共和国的摇篮。当我们一踏进这片红土地,立刻便感觉到浓郁的革命传统的氛围。革命前辈董必武于六十年代重游瑞金时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昔日红土迹尚留,公房简朴范千秋,叶坪沙坝遥相望,谒者频来总乐游。”今天,瑞金人民把叶坪、沙洲坝一百六十多处革命遗迹保存得完好无损。经过修整和完善,使它同改革开放以来建设起来的建筑:集休闲、体育、文化、商贸于一体的红都世纪广场、引资兴建的综合性商贸大楼红都商业城、民间投资兴建的亮化工程八一大道、红都大道、东兴街互相辉映,形成了一街一风格、一路一景观。这个当年的山区小邑,而今成了赣闽边际的一颗新星。红色旅游使瑞金热气腾腾,人气旺盛。节假日期间游客如云。
  同瑞金一样,于都人也没有忘记这里光照千秋的革命烈士。我们从于都河边“长征第一渡”渡口宏伟的纪念建筑和阵阵催人出征的唢呐声中,似乎重温了当年红军艰苦奋斗,气吞山河般地出发长征的壮烈场面。我们参观了一些有特点的地方。红都水产食品公司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鳗鱼养殖场和生产“赣鳗”的加工厂,使于都的传统农业和养殖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走出传统的自然经济,使红土地出现令人鼓舞的希望。
  围绕着赣州这座中心城市,周围还有赣县、黄金开发区、章贡区和南康市等几个县级区县市。我不知道赣县人把自己说成“千里赣江第一县”是否有点夸张,但当我站在新近落成、把欧式建筑风格和中国园林文化底蕴结合起来的人民广场建筑群面前时,我的心灵确实受到极大的震撼。若干年前,我到赣县采访过两次,县里引以为骄傲的企业是个“板鸭加工厂”和“赣县材板厂”。现在真是“今非昔比,鸟枪换炮”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梅林镇崭新的街道,不仅是具有高科技水平全国最大、分离产品最多的稀土分离厂,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集会、商贸、娱乐、休闲、居家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广场所展现的具有时代动感的杰作,充分体现了决策者们立意高远,超凡脱俗的构思,确实是令人钦佩的大手笔。
  南康历史悠久,汉时置县,称南野县,到了晋朝太康年间“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改名为南康。南康历来为赣南比较开放之地,人才辈出。《资本论》译者郭大力,著名外交家罗贵波,奥运冠军许艳梅就是此地人。现在南康市的领导,立志要再创品牌,要把这个近八十万人口的县级市做强做大三五个企业,使之成为南康市的“名片”。正因为有此宏图大志,便有了全国知名的南康国际服装城、南康国际家具城和赣南卷烟厂等企业。市委书记潘昌坤经常讲:要招商引资,就要看得透、想得开,他思想解放,头脑清晰,不唱高调,注重实干。他在定南进行了改革转制的试点,从交通、能源、卫生、教育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尤其是“公务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国家财政省了,干部作风变了,个人也得到了一定实惠,中央报刊发表文章称“车改看定南”,肯定他们的改革思路。红土采风团到定南后,胡伦贵请作家们题辞留念。题什么?他说:就写希望定南成为好打交道的县和一个人民满意的政府吧。看来很低调,实际是他们为政的很高标准。
  不管有没有到过赣南的人,大概都知道赣粤边界上有个梅岭和梅关。梅岭过去是连接中原与岭南的重要通道。广东始兴人张九龄做了唐朝宰相,凿岭开驿道。梅关曾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要津。历代文人墨客都题辞称颂。
  县委书记欧阳金华说:今日的大余县,因穿关而过的大庾岭驿道而得名。梅岭以梅著称于世,因为岭南岭北气候迥异,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山岭山麓花不同,北枝花落南枝始”的奇观。千载雄关,漫漫驿道,梅关碑林,云封古寺,陈毅藏身处,梅林和一个个动人故事,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景观,享誉海内外。今日大余人,把昔日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变成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渠道,把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变成今天文化兴县的宝贵财富。除了发挥以“中国钨都”为基础的工业优势,还逐步形成以“禽花菜竹果”为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中国瑞香之乡,中国花木之乡,已成为大余人的得力品牌。宋代苏东坡来到这里,曾题诗称:“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我们站在“南来第一州”的大庾岭梅关,回眸眺望,不仅看到大余变得更美,而且越发感到,今日赣南也应当刮目相看了。
  “回眸读赣南,今朝更好看”。赣南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愿这块红土地变得更美更亮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