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创优夺牌 永无止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3-05
第11版(专页)
专栏:

  创优夺牌 永无止境
  唐智伟 韦选
  2002年1月10日,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南宁市人民政府大楼前,举行了一个简短而隆重的挂牌仪式。市委书记李纪恒、市长林国强庄重地把一块金黄色的奖牌挂到政府大厅墙上。从此,南宁又多了一块国家级奖牌——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
  这是南宁市第八次获得国家级殊荣。在此之前,南宁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工作优秀城市”称号。
  经过8次创牌洗礼的南宁,已喜换容颜:江清了,山翠了,天蓝了;小区靓了,楼房美了,街道宽了,园林多了……
  创牌须有新思路 20世纪90年代初,南宁仍是一个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容市貌脏乱突出、生态环境不尽如人意的城市。如何把一个崭新的南宁带入21世纪?南宁的决策者在思索。
  1992年,国务院批准南宁市享受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政策,南宁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乘势吹响城建新号角。从那时起,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以争创“国家卫生城”等系列国家级奖项为载体,把南宁建设成“中国绿城”和“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的南国亚热带生态园林城市”。
  “争创奖牌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这一载体,动员和凝聚全市力量,提升城市素质,提高市民文明。”市委书记李纪恒一席话道出了南宁创城夺牌的深层含义。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思路,使南宁的城建有了质的飞跃和量的跨越。
  创牌“12字” 诀南宁医治“城市病”的第一副猛药是声势浩大的“创三城”(即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双拥模范城)活动。从创“三城”到夺得“中国人居环境奖”,跨越了整整10年。当捧回金光熠熠的人居奖牌时,林国强市长感叹地说:立足于市民受益的宗旨和“坚定性、持续性、特色性、广泛性”相统一的“12字”原则,是我们以创牌促进城建的“秘诀”。
  说是“秘诀”,其实也是公开的秘密。全体市民都知道,“让广大老百姓真正成为人居环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这是市领导一再表明的南宁争创“人居环境奖”的根本宗旨。将夺取“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作为目标写进市党代会决议和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这显示了南宁众志成城的“坚定性”;从第一块奖牌到第八块奖牌,历经三届班子而不改“创城夺牌”之志,这显示了“持续性”。围绕一个“绿”字,坚持实行“建设管理并重、营造绿色家园”不动摇,这显示了贯穿始终的“特色性”;上至市委书记、市长,下至广大市民,都积极为争创活动做贡献,这种凝聚起各方智慧和力量的行为,在诠释着绿城的“广泛性”。
  全城参与的“12字”诀,汇成南宁创城夺牌的巨大力量。
  创牌须配套推进 创牌的目的在于通过创牌,探索全面推进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创城夺牌带动各项工作,以各项工作的改革支撑创城夺牌。
  具体表现在:第一,城市管理体制逐步理顺了,通过强化各级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和首府特色的科学、规范、高效的“建管分开、建管平行”,“二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新体制,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第二,投融资体制不断深化改革,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土地资产,出让市政基础设施经营权,利用国债以及世行贷款、民间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弥补财力不足,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建设资金问题,同时,将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道路桥梁、环境整治、卫生设施、园林绿化等建设上,走出了一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环境促进发展的城建新路子。第三,加快改革土地管理体制,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严格控制行政划拨,加大基建用地公开拍卖力度。第四,改革城市建设项目运作模式,实行招投标制度,降低工程造价,控制城市建设和运行成本。
  新宣言和新目标 新世纪伊始,南宁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实施“城市建设管理年”和实行“136”目标的重大决策,旨在争创“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最终建成“中国绿城”。这是一个面向美好未来和面向全体市民的宣言,是南宁城建史上的大手笔。随着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完工,南宁未来的新貌已依稀可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