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由“白条”变“红本”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3-07
第6版(两会纵横)
专栏:两会漫笔

  由“白条”变“红本”说起
  夏珺
  黑龙江代表团的萨仁高娃挺有“新闻点”——刚刚27岁的她既是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又是少数民族(蒙古族)代表,因此成为众多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然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她讲的“白条变红本”的故事。
  高娃说,前几年因为奶厂收购鲜奶常常打“白条”,或者用洗衣粉、牙膏、香皂什么的顶替售奶款,养奶牛户家家都有一沓“白条子”和一大堆用不完的洗衣粉、牙膏、香皂之类的东西,结果伤了奶农的心,不少养牛大户纷纷杀牛。这两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县里引进了妙士、伊利两家大的乳品企业与养牛户合作,他们不但不给奶农打“白条”,而且给每个送奶户发一个“小红本”——银行存折。结果,农牧民养奶牛的心气儿大涨,全县的奶牛存栏数大增,迅速超过了5万头。
  这个故事看似平常,却非比寻常。你打“白条”我杀牛,你发“红本”我养牛,农民对“红本”和“白条”的不同反应,所折射的正是民心向背。
  民心是什么?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尽管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就是保护农村的生产力。我们可以想一想新中国走过的路,什么时候我们的政策顺民心、合民意,事业就兴旺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就稳步提高。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式上,朱总理说,要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把农民是否增加收入和减轻负担,作为检验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标准。这话真是讲到了农民的心坎儿上。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对农民增收问题越来越重视,增加农民收入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增收的途径有千百条,各地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认真而不是敷衍地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呵护好农民的心气儿,才是最根本的一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