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全国政协文史资料“清库”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3-07
第8版(两会扫描)
专栏:

  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清库”纪实
本报记者陈鹏
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在全国政协九届第五次会议开幕式上向全体委员报告:“近三亿字的库存文史资料的清理、筛选、编审工作已经完成,为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提供了珍贵史料。”
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朱作霖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如果不是李瑞环主席亲自倡导、过问,那么近三亿字的史料仍将堆放在仓库里;如果没有各地政协通力协作、专家学者埋头苦干的工作精神,这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
一九九八年五月六日,朱作霖向全国政协主席会议作年度计划汇报时提到:由于种种原因,全国政协仍有近三亿字的文史资料被长期搁置在资料库,有的一放数十年。李瑞环当即指出:对有价值的好东西要抓紧时间抢救,这是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
几个月后,李瑞环在一次全国性的文史资料会议上,又一次强调抓紧清理库存史料,并提出了全国各级政协文史委共同协作的建议。
此后,杨汝岱、陈俊生、孙孚凌等副主席都就“清库”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安徽、河北等地方政协把这项工作列入了常委会工作要点,上了工作日程表。随后,政协文史资料“清库”工作全面展开。
几年内整理出近三亿字的史料,谈何容易!近三亿字的手写稿件数量很大,一排排近两米高的铁皮柜,满满地放了一屋子。一份份地编制号码、登记目录和分类,然后再输入计算机中储存起来。在一九九九年春夏期间的几个月里,全国政协文史办的同志自动取消了假期,经常加班到深夜。
从一九九九年开始,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一起协作,五百多人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从库存几十年的文稿中筛选出约三千五百万字价值较高的史料。再经过分类审核、编辑加工,形成了一部大型的史料图书——《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年内将公开出版发行。全书共有二十五个分册,每册一百二十万至一百五十万字。
编辑出版文史资料,不仅要把好文字关,还必须把好政治关和史实关。为了更准确地弄清地名的更迭及历史事件的细节,全国政协和上海、辽宁、湖南、广东、四川等省、市政协专门聘请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审稿工作。正是许多人甘受寂寞地奉献,才使“清库”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