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摆平”的艺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09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摆平”的艺术
凌焕
新年末岁首,一些单位的领导者最为“烦心”的,不是工作头绪多,不好干,而是评功评奖、晋职晋级、选人用人、分发福利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矛盾多,难摆平。
俗话说:“水平不流,人平不语。”作为一个领导,能否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端平一碗水,抚平众人心”,直接关乎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关乎一个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对于收好年尾、开好来年头,也是很重要的。一些单位和领导对此“非常慎重”、“不敢马虎”,很有道理。但重视摆平还要善于摆平。在这个问题上,弄得不好反而可能越摆越不平。
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同志颇喜欢这样“摆平”——
“排排坐,吃果果”。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比如,干部的提升使用、调职晋级等等,历来最难摆平。咋办呢?有的领导认为,德才绩是“软”的,一人一个标准,很难统一认识;凭年龄、工龄、干龄这些“硬杠杠”,谁也说不出什么。于是乎,按“资”排队,依次“过桥”。
“你有我有全都有”。这是另一种“摆平”。去年张三受到了表彰,今年让李四当先进,王五虽然成绩平平,但毕竟是三朝元老,调职应当优先。就连搞起口头表扬来,也是“下雨不打伞——都能淋(临)到头”,彼此彼此,皆大欢喜。
“爱哭的孩子多喂奶”。这又是一种“摆平”。有的同志“腰里挂算盘”,总替自己打算,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又找、又闹、又告。有的领导为避免“惹出啥事来”,就给这种人多“喂奶”,以求息事宁人。
此外,还有“许愿法”——这回没你份了,下次非你莫属,至于能否兑现,先不管他,“稳”住再说;还有“抓阄法”——僧多粥少,看你造化,运气不好,莫怨领导……如此等等。
上述这些“摆平”法,共同的特点是只图群体的相安无事,不顾个体的积极进取。看上去似乎“摆平”了,实际上却把千差万别的个人套在了攀比待遇、没有生机的圆圈里,结果必然造成更大的不平。长此以往,不仅会使一些人尸位素餐,懒于为事,还会助长弄虚作假、吹牛拍马的坏风气。为什么一些领导抱怨“活力不足,效率不高”,动员大家好好干,然而言者谆谆,听者藐藐?问题往往就出在一味折中、调和式的“摆平”上。试想,干好干差一个样,怎么可能把大家的心气理顺、劲头鼓足?不错,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想摆平,必须规定一些可比条件,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但这个条件和规则,不应当是比谁“年头长”、“跑得勤”、“闹得凶”,而应当是这样的:用“三个代表”这把尺子量一量,看谁代表得好;用老百姓这杆秤去称一称,看谁分量重;用德才绩效这张卷子考一考,看谁得分高。这才是摆平的“真经”。
一些领导对群众关心的敏感问题摆不平,固然有能力水平的因素,但根本的,恐怕还是思想作风出了偏差。有的只想当“好好先生”,怕得罪人;有的甚至就是想搞“不跑不送、原地不动”那一套,压根儿不想摆得太平。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光是学“作官之术”远远不够;更重要的,还是要修“为官之德”,在端正领导作风、树立群众观点上下功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