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四十亿来自三结合——石家庄南三条市场发展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3-10
第3版(综合)
专栏:

  四十亿来自三结合
  ——石家庄南三条市场发展纪实
  陈国琦乔东
  由百平方米马路市场到20多万平方米中高档商铺,从千名商贩不足千万元营业收入到3万多从业人员年成交额180亿元;以20万元启动资金创业到有40多亿元的市场资产积累,南三条市场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基地,形成了全国小商品市场“南有义乌,北有三条”的格局。飞跃是靠什么实现的呢?石家庄市桥东区委书记、区长陈秀娥说:“南三条市场20年的发展既是政府行为,又符合市场规律,总体讲可归纳为三个结合。”
  一结合政府行为和群众意愿
南三条原本不是市场名,它是石家庄中心地带的一条小马路,由于这条路紧邻京广铁路火车站和穿城而过的107国道,商贩们愿意在此集中以挣过往旅客的钱。
  改革开放的春风驱走“资本主义尾巴”的阴云时,南三条的五花八门的地摊立时把马路堵塞得水泄不通。这可使当地政府犯难了,取缔吧,市场是新生事物,也有一定税收,群众也不愿意;不取缔吧,以路为市,影响交通和市容。怎样能使政府行为与老百姓意愿相结合?桥东区委、区政府在广泛调研后,打破常规在南三条平房区拆出了11亩土地,采取政府拿一点,商户集一点的办法,投资兴建了第一座封闭式商棚,还没有建成就被商人租售一空,投入1100万元当年就收回700万元,一年半就收回了成本。
  有这一次成功,南三条开始了一次又一次新的尝试,从与个体商户合作,到与商业企业合作,与土地开发商合作,资产置换和资本运营在此间得到了充分发挥和运用。参与投资的民营企业达120多家,涉及的产权单位达31个,通过10多年的开发,南三条的市场资产总值已达40多亿元人民币。
  二结合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
能不能引导人们由销售领域走向生产领域,使当地增收链条拉长,成了区委、区政府谋划的大事。他们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引导当地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围绕市场畅销产品搞生产;二是鼓励市场商户,外地企业来销售地就地搞加工。逐渐地,石家庄市本地产品由不足10%上升到50%以上,一些小商品及床上用品占到了80%—90%。
  石家庄市的肖家营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变成目前我国北方最大的布鞋生产基地,就是南三条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有机结合的产物。今年,柳新庄村和温州客商合作,依托南三条市场和肖家营生产基地投资3亿余元兴建华北鞋城,使该地发展成为南三条市场布鞋生产和销售基地。目前南三条鞋市上布、胶、拖鞋基本是本市企业产品。形成布鞋、皮鞋两大专业市场,经营商户1667户,而南三条也水涨船高,仅鞋市年交易额就达26亿元。
  三结合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
在南三条市场的发展历程中,管理者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指导思想,首先让商户先富起来,让投资建设南三条的企业先富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商户,留住投资商,同时也留住了财富。
  在开发改造上,该区放弃眼前利益,高点起步,体现面向未来的规划理念,在市场的中心地带建设占地11亩的中心广场,虽然牺牲了短期利益,却为市场未来的发展留下了空间。在招商组市时,金正食品城的商业铺位不仅大幅让利销售,而且,出租铺位最多免费期限长达两年,此举虽然延缓了投资回收时间,却保障了市场的繁荣。
  目前南三条市场已拥有了10大行市,32000多个花色品种。据初步统计,全国有2000多家名牌厂家在此设有销售代理处。2001年税费收入就达6000多万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