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感受高原民主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09
第9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民主和法制视点

  近年来,贵阳市人大常委会频出新招,实行市民旁听、公开征求执法检查项目、立法公示等制度,大力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让民声不绝于耳,每一步都迈得扎实、稳健——
感受高原民主风
  本报记者 徐运平
在贵州省贵阳市中华中路繁华的街道旁,竖立着一个写着“欢迎投递,迅速办理”的“人大代表、市民谏言信箱”,十分醒目。这个小信箱被市民亲切地称为“民意直通车”。
  “谏言信箱”只是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倾听民声的渠道之一。近年来,贵阳市人大常委会频出新招,实行市民旁听、公开征求执法检查项目、立法公示等制度,大力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让民声不绝于耳,每一步都迈得那样扎实、稳健。
  2001年12月5日,记者在贵阳市人大采访的当天,正好从北京传来消息,由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求是杂志社等联合举办的全国“地方改革与创新”评选活动揭晓,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项目榜上有名,成为十大优胜奖之一。
  “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寒冬时节的贵阳,依然使人感受到那股温馨的民主春风。
市民旁听:普通百姓跨进议政殿堂
市民旁听已不是新闻,但市民在旁听常委会会议时,可就自己最关心的会议议题作建议性发言,则是贵阳市人大常委会的首创。
市民陈克坤对1999年2月3日那一天的情景记忆犹新。作为第一批参加旁听的市民,他至今还珍藏着曾佩带于胸前的旁听证。说起自己在发言中提出的“政府应加大力度扶持社会办学”的建议被采纳,他内心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第一次公民旁听时,从108位报名者当中选出有幸参加旁听的12名普通市民,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气氛热烈而融洽。
参加过旁听的市民简忠伦在2001年7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的《贵阳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草案)》旁听市民意见征集会上提出的有关拆迁主体、拆迁价格的建议得到采纳。他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市民旁听给老百姓提供了一个了解人大、参与决策的好机会,到了人大有一种家的感觉。真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把法规交给群众,人大的地方立法找到了一条好路子。”
从1999年早春2月第一位贵阳市民走进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大厅开始,近3年来,全市已先后有247名普通百姓跨进了曾被认为神秘而高不可攀的议政殿堂。他们当中最大的已年过八旬,最小的刚满18岁。他们在建议性发言中共提出了建议180多条,不少建议质量较高,得到常委会的采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长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只有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直接听取人民的呼声,才能使人大工作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将人民拒之门外,怎么体现当家作主?”
执法检查:让市民点题
执法检查让市民点题,这在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已经形成一项制度。
“执法检查查些啥,听听百姓咋个说?”2000年底,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创举,不仅在贵阳市,而且在全国引起不小的反响。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传出,热线电话、来信来访不断,提建议者达千余人次。147封来信中,有的来自80多岁的老人,有的来自病榻上的患者。一封来信写道:“我们感到人大并不是高高在上,同我们老百姓的距离这么近。我们仿佛听到了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脚步声。”
市人大常委会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将群众意见集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等6部法律法规正式列入了2001年的执法检查项目。在2001年对这6部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中,人大常委会全方位、全过程地听取群众意见。对老百姓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督促整改,将执法检查结果和整改结果公示,让老百姓保持政治参与的热情,“说了不白说”。
2001年3月26日至4月2日,对食品卫生法开展的执法检查,是市民点的题。检查组一改以往先听汇报后检查的方式,而是采取先检查后向有关政府部门反馈意见的新办法。检查地点由被检查单位提供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登记簿,检查组随机抽查。同时设立举报热线,根据群众的监督举报电话,突击检查一些卫生“死角”。检查组深入到5个区(市)103个单位,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成政府部门切实整改并限期报告整改结果。政府部门组织了全市食品卫生大整顿,开展创建“饮食卫生示范一条街”活动,投资组建了两家大型消毒公司,让市民用上了“放心碗”、“放心筷”,促进了《食品卫生法》的进一步贯彻实施,营造了良好的食品卫生环境。
立法公示:倾听群众心声
1999年5月17日,一条恳请广大市民对《贵阳市绿化条例(草案)》提出修改建议的公告,在市民心中荡起涟漪。10天之内就收到修改建议120多条。一位市民在建议中说:“绿化象征着城市的形象,对公园绿地要严格管理,被侵占的绿地要坚决清退。”一位郊区农民来信说,在林区内铲土烧灰积肥,焚纸烧香,挖树刨根是郊区县毁林的源头,必须加以禁止。这些内容的吸收,使法规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凝聚着群众的智慧,洋溢着泥土的芬芳。
贵阳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公示制度始于1999年3月。他们从实践中认识到,立法要体现人民的意志,就必须让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听取群众心声。只有走群众路线,地方立法才会更加民主、科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2000年7月21日,是贵阳市出租车司机们难忘的日子。10多名司机主动暂停了营运,为的是收听电台对市人大常委会《贵阳市汽车维修业管理办法(草案)》立法听证会的现场直播。听证会上,来自各行各业的市民代表,就法规草案展开辩论。出租车司机也通过当场开通的“听众热线”直接与人大常委会有关人员对话,提出自己的意见。
2001年12月1日实施的《贵阳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也是民主立法的结晶。房屋拆迁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2000年有关拆迁问题的群众上访占总上访数的20%。为了修改好这一办法,人大常委会针对热点、难点,把拆迁问题作为软科学课题开展调研,向群众发放1000多份问卷,又召开了10多次座谈会和论证会、旁听市民意见征集会,并将草案在贵阳日报公示,收集了353条意见。在修改过程中吸纳建议33条,涉及条文50多处。新办法实施后,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更加符合贵阳市的实际,群众反映很好。
3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采取召开行政管理相对人座谈会、立法听证会、人大代表谏言信箱、旁听市民座谈会、全民公示等形式,对10部地方性法规实行了立法公示,共收集各个方面的意见、建议841条,在地方立法方面充分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附图片)
上图:参加旁听的市民踊跃举手作建议性发言。孙绍林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