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吃苦是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10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有感而发

  吃苦是福
  道夫
  编完此稿,我们也在为博士生周志东的人生选择,感到敬佩。
  不去找高收入的职业,而是走进了低收入的警营和高海拔地区的电站工地。这一“低”一“高”,充分反映了周志东甘于吃苦的敬业精神,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的崇高思想境界。
  吃苦是一种经历。自古英雄多磨难,许多人都知道日本有给小孩洗冷水澡的传统,我们的父辈也经常教导说:“不吃苦,何知甜?”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说,吃苦,对于磨练人的情感和意志,成就事业,是不可或缺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吃苦是一种美德。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就有百折不回、孜孜以求、顽强拼搏的高尚品德。从司马迁受腐刑而著《史记》到方志敏的甘守“清贫”,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到石油会战时期的“王铁人”,从“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的无怨无悔到驰骋赛场运动健儿的奋力拼争……无一不浸透了“吃苦”的艰辛。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吃苦是乐观主义的表现。大庆会战那会儿,石油工人自编了这样一首歌谣:“天当房地当床,棉衣当被草当墙,野菜包子黄花汤,一杯盐水分外香,五两三餐保会战,为革命吃苦心欢畅。”字里行间流露出革命英雄主义气慨,饱含了苦作甜吃的乐观向上情操,对他们来讲,为革命吃苦不觉苦而觉甜;自己多吃苦,是为了让更多的后来人多吃甜。同样在今天,博士生周志东也把“老西藏”人甘于吃苦的精神作为自己进取的动力,以“穷地方,苦地方,建功立业好地方”作为最好的自勉。
  吃苦是奉献精神的体现。吃苦,意味着奉献和牺牲,害怕吃苦、不愿吃苦的人,难免滋生享乐,贪图享受。只有崇尚享乐低标准的人,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绽放出发自内心的笑容。因此,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如果都像周志东那样,抱定“享乐上的低标准,事业上的高回报”,淡泊名利,勇于吃苦,乐于吃苦,就一定心甘如饴,心平如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