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说说“助人为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10
第12版(大地·周刊)
专栏:金台随感

  说说“助人为乐”
吴昊
  我一直以为“助人为乐”是成语,可查遍了《辞海》、《辞源》、《成语辞典》、《现代汉语词典》等,皆没有查到。这个今人常用语出自何处?来自何方?不得而知。辞书里“助”字之下,常用的成语有两个,一是“助纣为虐”———帮坏人做坏事;一是“助我张目”———别人帮我造声势,都与“助人为乐”无关。今人为什么会造出、并常用“助人为乐”这个“现代成语”呢?想来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且与我们党多年来倡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关,特别是六十年代初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以后,助人为乐成了时代的风尚,社会的风尚,是人民群众中最普遍、最流行、最为人称道的道德行为。
  然而曾几何时,对于“助人为乐”,一些人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变化。有的人不怎么愿意再干助人为乐的事情了,有的家长甚至教育子女:“到了外面,要低头走路,抬头看天,少管闲事,少找麻烦。”一个女人在大街上呼喊“抓小偷!抓小偷!他偷了我的钱包!”十万火急,几个壮汉就像明十三陵甬路两旁立着的石人一样,无动于衷,让小偷从身边逃走。还有的人摔倒在马路旁,行人侧目而过,汽车呼啸而去,就是没有人肯上前去扶一把。至于路边乞讨的老人、孩子、残疾人等,破衣烂衫,满脸污垢,冰天雪地,哀哀欲绝,然而救助者甚少,偶尔有人往他们的破碗、破罐子里扔些硬币,还会遭到一些人的白眼,被骂一声“傻×”。这种让人不可理解、不可思议的事情和现象,几乎是随处可见。
  为什么会如此呢?怎么解释生活中的这种变化呢?原因可能很多。
  “助人为乐”,就字面解,该有两层意思,一是助人,一是为乐。那么,助人者为谁而乐呢?为社会而乐,为他人而乐,为被助者而乐,也为自己而乐,总之,助人乃乐事也。也只有当助人是乐事时,才有人助,助人的人才会越来越多。若情况相反,助人不能为乐,甚至助人为苦、助人为痛、助人为烦、助人为忧,一助人就惹官司,就卷入是非旋涡,还会有人助人吗?助人的人还会越来越多吗?
  近年来,生活中一些让人不愉快的事情,叫人听了难受。本来是帮人抓小偷,自己首先变成了嫌疑犯;本来是抢救交通事故受伤者,自己先被怀疑就是肇事司机。南方一家报纸报道的刘××事件,刘把路边的一个交通事故受害者送到医院,做了一件“助人”的事,结果被助者家属却诬告刘是肇事者,“不然你为什么要把她送进医院,别人为什么不送?”官司打了十几年,至今没有了清。更有甚者,有人因“助人”,坐了班房,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助人之后,自己不乐,他人不乐,社会不乐,被助者也不乐。这样的悲剧,谁能承受得了呢?
  看来,助人为乐,助人重要,为乐也重要。重视助人的同时,也要重视为乐。有了为乐的氛围,助人者自然多起来,不能让助人者有后顾之忧。中共中央在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中说,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对经济建设的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们心里企盼的,就是尽早形成这样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人间处处梧桐树,不愁引来金凤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