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把心思用在工作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3-28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把心思用在工作上
郭丛斌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重在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干部是不是集中精力抓工作、求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反映着党的作风建设的状况,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这不仅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转变作风的一种要求,也是对全党同志的一个提醒。
现在,确有少数干部没有把主要心思用在工作上。有的热衷于跑官,挖空心思地接近领导、讨好上级,想方设法地疏通关节、打通门子,没有时间忙工作;有的醉心于敛财,搞权钱交易,为亲属造伞,捞灰色收入,没有兴趣想公事;有的沉湎于玩乐,不论节假日,不分忙闲时,搓麻将,打扑克,乐此不疲,上瘾成性;有的偏爱于吃喝,工作马大哈,饭局记得清,吃山珍,尝野味,吃得头晕,喝得脑胀,没有精力理政务;有的贪图享乐,腐化堕落,割不断的离别情长,灭不尽的后院之火,没有心思干实事。以上情况,尽管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影响恶劣,后果严重,对工作和事业不利,使党的形象受损。
“一心不可二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工作之外的其他事忙多了,用在工作上的心思就必然会减少。作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拿国家俸禄,代人民掌权,替百姓办事,没有理由不用全心、尽全力干好工作。尤其是在当前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矛盾多、困难大,更应当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只有用心,才能精通政务,掌握规律,干好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搞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的是新辙,缺的是经验,少的是借鉴。特别是对其内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更需要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过程,有一个由不懂到懂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我们必须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只有用心,才能突破难点,开拓创新。如果把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比喻为构筑一座宏伟的大厦,那么,它的一砖一瓦都需要在困难中定型,一梁一柱都需要在探索中完成,一墨一线都需要在创新中规范。贪图省事,不费心思,建不成大厦,出不了精品。只有用心,才能干出实绩,造福百姓。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任何事业都离不开循序渐进的积累。领导干部为官一任,要做出一定实绩,没有心血、精力和智慧的持续投入是不行的。有多少投入才能有多少产出,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虚不得,假不得。虚心假意、三心二意,不但干不好工作,也做不成任何事情。
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本来不应当成为一个问题。但用心与不用心相比,终究是件苦事、难事。因此,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虚实并用、标本兼治,需要对症下药、持之以恒。一是用人上引导。干部导向很重要。只有坚持以工作论奖罚、凭实绩定取舍、按勤政分优劣的用人导向,重用那些工作上用心、尽力的干部,重用那些干实事、求实效的干部,广大干部才能真正做到靠工作来立身、以贡献求进步,把主要心思用在工作上,把聪明才智放在事业上。二是行为上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对干部有一系列规范和要求。只有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要求来约束干部,敢于动真的、碰硬的,逐步建立起优胜劣汰的干部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广大干部把心思用在工作上。三是思想上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持之以恒地对广大干部进行党的宗旨教育,进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我们的干部才会有干事创业的责任感,有为民造福的紧迫感,有尽心竭力的使命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