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为中国文字的根本改革铺平道路——在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10-25
第3版()
专栏:

为中国文字的根本改革铺平道路
——在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郭沫若
文字改革是一件大事。教育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召开了这一次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来开展有关文字改革的具体步骤的讨论,是和整个国家建设事业有密切关联的。请让我代表中国科学院首先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庆贺。
中国文字,主要就是我们目前还在普遍使用着的汉字,作为中国言语的纪录工具,已经有四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在这四千年中汉字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文化生活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贡献。我们的极其丰富的宝贵的文化遗产,绝大部分是通过汉字的纪录被保留下来的。就在今天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们在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也依然要依靠汉字作为文化教育的媒介和社会生活的交际工具。
汉字具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是有目共睹的事。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历代祖先为了使汉字能够更好地为社会生活服务,为文化建设服务,是经常在使汉字发生着不断的变化的。由殷代的甲骨文变化到两周的金文,由两周的金文变化到秦汉的隶书,由秦汉的隶书变化到魏晋以后的楷书,各种字体在形、音、义三方面,有的在逐渐发生着愈来愈大的距离;再加上各个阶段的各种字体都有简化急就的行书或草书的形式;汉字的确就像一种有生命的生物一样在经常不断地新陈代谢生生不已,有的在适应时代要求而创生,有的也由于不适应时代要求而归于隐退。
汉字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基本上是保守着所谓“象形文字”的体制的,但在实际上是走着音标化的道路。特别在今天语汇的组成起了很大的变化,很少用一个字来表示一个事物,绝大多数的词是由一个以上的字来表示一个事物了。因此,汉字差不多已经成为了纯粹的音标,就是表音的符号。但我们所使用的这种表音的符号,数目却未免太多了。就拿教育部所公布的常用字来说,已经就有两千个,那当然还是不够用的。这和只用二三十个符号的拼音文字比较起来,在繁难和简易上不是有很大的悬隔吗?
字数太多,在已经学会了掌握这种工具的知识分子,有的人虽然不会深刻意识到有什么分外的不便,或者甚至还有人可能主张“多多益善”;但在初学文化的儿童或成年人,却实在是一道很不容易突破的难关。事实告诉我们,就因为在使用这种艰难的文字,我们在进行普通教育的过程中,比起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来,起码就要多费两年。目前是一切都在增加速度的时代,在我们更要争取时间来提前完成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单是学习汉字就有这样的艰难,这对于我们是多么沉重的一种负担呢?
我们是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除掉本民族的言语文字之外,为了同汉民族交往,也还须得尽可能地学习汉语和汉字。而汉字的学习,在少数民族的兄弟们是有更难以言喻的困难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在发挥着愈来愈重大的作用,但在国际间的交往,特别在文化交流上,汉字也是显著地成为很大的障碍。例如,国际普通使用的科学名词,在我们就必须另外制一套,而我们的研究成果,如果不翻成外文,别国的学者也就几乎无法接近。在这些之外,就在实用方面也还有种种难于克服的困难。单拿打字机来说,在汉字使用的期间,我们就无法使它简易化。因而我们在工作效率上也就不能不大受影响。
汉字发展到了今天,已经到了非彻底改革不可的阶段。毛泽东主席在一九五一年年底曾经给予我们一个明确的指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这一明确的指示是几十年来汉字改革运动的经验的总结,也是今天和今后全体文字改革工作者、语言学家、教育家和全国人民所必须遵循的一个总路线。我们必须从各方面来进行必要的工作,来逐步完成中国文字根本改革的重大使命。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这一方面是做了不少的有益的准备工作的。我们知道,文字改革是有迫切的需要的,但要把汉字从象形文字的体制改革而为拼音文字,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里必须有一系列的耐心的细致的准备工作。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拼音方案,才是最合理而最适用,这一问题首先就必须加以仔细的研究。即使理想的拼音方案选定了,为使文化的进展不至遭受到天变地异般的突然的变革,我们更可以预想到必然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时期,让汉字和新造的拼音文字平行使用,在新文字的逐渐推广中而让汉字在大多数人民的日用中逐渐归于隐退。汉字的归于隐退,是不是就是完全废弃了呢?并不是!将来,永远的将来,都会有一部分的学者来认真地研究汉字,认识汉字,也就跟我们今天有一部分学者在认真地研究甲骨文和金文一样。甲骨文和金文不见使用了,殷代和周代的文化遗产的精华一直被保留到现在。汉字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见使用了,汉字所纪录的中国历代的文化遗产的精华,也必然会一直被保留到永远的将来。
汉字的使用既然不可能天变地异般地突然废止,那末汉字本身的改革也就成为了文字改革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项准备工作。汉字的简化——使繁难汉字的笔划减少,使常用汉字的字数限定,这在相当长的过渡期间,毫无疑问是可以减少一些在使用汉字上所必然遇到的困难的。这一工作在整个国家建设事业上可能发生的有利的影响是决不允许我们轻视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进行汉字简化的工作中,已经采取了“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正确的方针;在这一次的会议上又特别把汉字简化问题作为一项主要的议程提出,更充分表现着实事求是的负责精神。我们希望这一次的会议在这种方针和精神的贯彻中把文字改革委员会所提出的“汉字简化方案”慎重地加以讨论,使它能够及早地成为定案,并使它能够及早地通过一定的手续得到施行。
在这一次的会议上还要讨论另一个重要的议程,便是推行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这一议程和使文字走上拼音方向的根本任务是更有直接关联的。中国地方大,民族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由于交通的不方便,也由于多民族的频繁接触,因而在汉语中形成了很多的方言,骤听起来有些俨然就像不同体系的语言一样。几百年来,也就是自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以来,中国就在逐渐推广着以北京话为标准的普通话,但那进展的速度是很慢的;而语音的标准化,由于听其自然的漫衍,也很不准确。但在今天,情况大有不同了。我们已经决定要使文字走向拼音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就要要求建立发音比较统一的民族共同语。而在客观条件上,大规模的集体生活和交通的便利更促进了我们的这一要求的易于实现。北京和广州之间,如坐火车只需三天三夜,如坐飞机更只要几个钟头了。中国话在以加快的速度采取着一定的标准音而趋于统一,这是必然的趋势。几十年来我们的话剧、电影的说白、歌唱和广播等,都在遵循着这一趋势进行。在目前,留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更加有意识地有计划地来促进这一趋势的前进。
在语音的标准化上是不是也有困难呢?困难是有的,但并不那么大。汉语的方言尽管有很大的纷歧,主要就在语音上起了变化,但这方言之间的语音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只要掌握了那些规律,相互间的转变就比较容易。特别在幼年时代,听觉最灵敏,发音器官的筋肉、关节和各种组织最灵活的时候,关于发音的学习是非常容易的事,这和汉字的学习过程就恰恰相反。因此,要推行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在幼年教育的期间着手进行,就有着非常的便利和必要了。
民族语音的统一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更要为中国文字的根本改革铺平道路。我们希望这一次的会议在推行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这一议程上也能够得出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出来,促进我们的语音的统一,从而帮助我们中国文字的根本改革。
最后请允许我再说一遍。文字改革是一件大事,这一次的会议是和国家整个建设事业有密切关联的。全国人民和全世界进步的人士都在期待着我们。我诚恳地预祝会议获得胜利的成就!我诚恳地预祝这样的会议今后能够在相隔不太远的期间内连续召开,逐次讨论进一步的改革步骤,由一个胜利达到更大的一个胜利,以至于文字改革的最后完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