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人才,如何面对挑战——新时期人才发展战略思考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3-29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人才,如何面对挑战
——新时期人才发展战略思考之一
本报记者陈鹏
编者按:加快培养和选拔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形势需要的各类人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对各类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的制度,认真实施人才战略,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版从今天起陆续刊登记者采写的3篇关于新时期人才发展战略思考的述评。
  世界范围内的人才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问题涉及许多方面,如相关的法律如何与国际接轨,政府如何有效地退出市场,企业如何缩小与国外企业在管理、技术方面的差距,如何解决加入世贸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劳动力失业与再就业等等。在诸多挑战中,有一个最为严峻的挑战———人才挑战,国人将如何面对?这是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据报道,美国政府去年
  5月份给国会提出的一份人才引进计划,将原来的每年引进的人才数量11.5万人,扩大到20万人。美国国会于去年通过一个法案,取消外国科技人员在美工作的限制。另据报道,英国在2000年向信息技术人才放宽了“劳动许可证”制度。芬兰出台了一项新政策,降低外国高科技人才的税率,最低降到当地纳税人的58%……人才挑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
  一项基本要素,随着科技革命浪潮的汹涌澎湃,成为最富活力的“第一资源”,成为当今决定竞争胜负的主要条件。世界范围的“人才战”虽不见炮火硝烟,但已经真刀真枪地打响了。人们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人才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谁占领了人才高地,谁就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谁就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先拔头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应该有一个怎样的认识,制定和完善什么样的人才战略,以应对世界性的“人才战”呢?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媒体报道说,几位从清华大学毕业的海南籍学生,在
  回家求职的过程中屡屡碰壁。问题不在于学生的能力问题,也不是那些单位不缺人才,而在于单位没有编制或指标。这一问题直到媒体报道后领导亲自过问才得以解决。对于这种情况,人们形象地比喻为:沙漠里淹死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也是我国众多人才问题中突出的一个。对于这些问题的形成,有关专家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才舞台不广。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供给过剩,据估计,仅农村就有2亿劳动力的剩余,加入世贸组织后,还将有数百万农民离开土地寻找新的职业,城市尚有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下岗工人也在求职。劳动力过剩,就业岗位不足,一些人才难有立足之地,更不用说大展拳脚了。第二,人才结构存在问题。
  “人才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合格人才”的矛盾在一些部门与地区普遍存在。据统计,我国主要人才市场的人才成交率比较低,最低成交率为8%,最高成交率为20%,突出表现为人员供给的专业技能、素质与企业、组织的人员需求不能对接。近两年来,我国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度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技能的缺乏。第三,人才市场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
  人才市场虽然发展很快,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如公开的“户口、学历、年龄、性别”四大歧视横行人才市场;人才供需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对人才市场信息的加工、处理、传递与交流尚未达到网络化、信息化,难以提供高效、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人才市场管理不善,人才中介机构的趋利性过度,短期行为多等等。加快实施人才战略该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呢?记者就此采
  访了国家人事部有关负责人。他指出,实施人才战略,首先必须更新人才观念,即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把人才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而予以高度重视,把怎样求才、知才、用才、育才作为成功管理者的必备素质;树立“人才是活资源”观念。生产与研究开发的每一环节都以“人”为中心,其资金调配、资源配置都“因人而动”,人才在哪里其他的资源就流向哪里,使企业的生产力配置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树立“人才国际化”观念。培养与使用人才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使人才不仅在一个小的区间范围内有作为,也能在国际上有作为;树立人才竞争的“零距离”观念。增强对人才需求的紧迫感,并作出与之适应的人才战略。其次,必须完善人才市场机制。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与部门的人才从哪里来?从市场来!过去由国家分配的计划机制应该成为历史,不管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企业,都应该从市场上去寻找合适的人才。事实上,真正的人才是不害怕竞争的,他们更愿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露自己的才华。因此,要找到优秀的人才,必须完善人才市场机制,让人才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