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新加坡引进人才有高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01
第7版(国际)
专栏:加入世贸经验谈系列报道(十八)

  新加坡引进人才有高招
本报记者 吴迎春 邹德浩
  新加坡新加坡于1965年8月独立,独立之后8年加入关贸总协定,1995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入关后近30年间,新加坡昂首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被经合组织称作“较先进的发展中国家”。新加坡的经济多年来一直高速增长,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24400美元,全球竞争力高居第二。
“新加坡如此令人惊讶的成就,是因为它有一扇向全球人才敞开的大门——高效率引进国外人才的政策,各行各业‘唯才是举’。”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法规与联络司副司长韦大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么说。
说起新加坡对人才的重视,去年在新加坡考察学习一年的韦大玮对此感触颇深。他说,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每年国庆讲话主题之一就是人才引进。特别是当经济发展遇到困难时,举国上下更是齐心协力争人才。因为连普通的新加坡人都明白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没有人才,就没有外资,没有技术,没有发展。内阁资政李光耀曾强调:“吸引人才要有国际眼光,只有用最高的工资吸引顶尖人才,才能让全球人才带来全球观念。”吴作栋总理在1997年也曾指出:“从全世界搜罗人才对新加坡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我们不面对挑战,新加坡将成为一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无足轻重的城市。”
新加坡的人才引进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为了与“四小龙”中的其他“小龙”进行竞争,新加坡政府注重引进技术水平高的专业人员,来满足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金融服务业等资本密集型行业的需要。随着大批外籍技术人员与非技术人员的涌入,新加坡的外资引进和经济发展都有了长足进步,其人才引进政策也进一步完善。韦大玮指出,新加坡引进各种层次人才的目的有三个,一是促进引进外资,二是扩展关键行业,以利竞争,三是改进服务行业水平。目前全国近400万人口中,外国人占1/4。
新加坡政府吸引外国人才的优惠政策有:减免税,即企业和公司在招聘人才方面的支出可以享受减税;其次,提供高薪和住房;再次,培训,在新加坡金融界工作的外籍人员可参加由政府资助的国内外培训,等等。引进的外国专家已从过去承担咨询方面的工作到现在能参与行政和企业管理,有些甚至已在政府部门中担任局级干部,或在高校中担任校长等重要职务。新加坡统计局的数据表明,目前有8万多名外籍高、精、尖人才受雇于在新加坡的跨国公司,如微软、通用等,3万多名信息与通信专业技术人员中,30%来自国外,高等院校中近40%的教授和讲师为外国人。
正是这些外国人才,使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率从1966年的9%上升到1980年的28%。离开外籍人才的补充,新加坡的IT业就不可能在亚洲地区位居前列。还有一个成功的例子是新加坡发展银行聘请了纽约摩根斯坦利公司的一位高级主管担任首席执行官,这位主管又介绍了其他国家人才到该银行效力,结果该银行的股票市值一年内增加了5倍,净利润从1998年上半年的1.663亿新元增至1999年上半年的6.55亿新元。在体育和文化方面,新加坡通过引进中国运动员和教练,使本国的羽毛球和乒乓球水平有了飞速提高,每支职业足球队都有5名外援,国立交响乐团87名乐手中,也有51名高手来自国外。正如新加坡政府领导人所说,新加坡要想在世界大赛中进入甲A层次,就必须引进外国运动员,否则根本拿不到名次。体育比赛是这样,搞经济也必须如此,要想在竞争中领先,新加坡必须“苦干加巧干”,引智政策就是“巧干”成功的例子。
为了提高引进的效率,新加坡政府已将人才引进统一划归人事部全方位协调和管理,对发展经济急需的高科技、电子、通信、金融等专业人才,优先从速引进,同时控制输入普通的劳工。为了留住人才,近几年新加坡每年都签发3万张永久居留证,并允许部分外籍专业人士成为新加坡公民。这些成熟的引进体制,保护了国外投资者的利益,也增强了他们在新加坡发展的信心。总结过去30多年的人才引进经验,不难发现,新加坡正是利用经济环境的低潮时,在积累人才资源方面抢占先机,才使本国经济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