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世界力量调整与互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11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编者按
  踏入2002年,沉淀在记忆中的世界,风云变幻、扑朔迷离。怎样看“9·11”事件以后的美国战略模式?国际格局在如何调整互动?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将使国际军控陷入低谷吗?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后,中亚格局是否重组?印巴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经济的近期走向如何?前不久,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主办的国际形势研讨会上,来自有关部委和学术机构的100多位国际问题研究学者,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将其中一些发言摘要如下,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世界力量调整与互动
  苏格(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9·11”事件的爆发,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其影响既有短期,又有长期。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基本力量对比和主要矛盾,不会因为一次突发事件就全然改变。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将继续发生变化;大国关系将继续呈现冲突与合作、借重与制约并存的局面。
  由于美国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行动中需要国际合作,这就为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提供了一定机会。但同时,美舆论宣称,鉴于恐怖主义所针对的绝非美国一家,而是整个“文明世界”,国际社会就有义务和责任组成反恐联盟,美国此举大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使人不禁怀疑其是否在“暗渡陈仓”。
  “9·11”后,英国外交趋于活跃,表现为对美国如影随形,亦步亦趋,传统的“英美特殊关系”再度凸显。冷战后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英国长期奉行的对美国、欧洲和英联邦国家的“三环外交”遇到全面挑战。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和“法德轴心”的形成,使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大不如前。英国显然意在借重英美关系的“特殊性”以维护自己的大国地位。
  在联合反恐行动中,德、日两国的行动备受关注。应美国的要求,两国均突破二战以来不向海外派兵的禁区。特别是日本,为突破二战后确立的日本自卫队不能向海外派兵的法律限制,国会通过了《恐怖对策特别措施法案》等三法案,实质性地突破了原先“专守防卫”的法律条款。“三法案”的出台,开了日本自卫队向海外派兵的先例,从长远看,将对日本未来和地区平衡产生影响。
  反恐行动使美俄关系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两国领导人会晤频繁。但实际上,美在一些重大敏感问题上并没有让步,如反导条约、北约东扩、减免原苏联债务等问题。此外,阿富汗战后重建问题不仅关系到俄南部边陲的安全和经济利益,也涉及到中亚的地缘政治和资源归属问题,俄美双方难免利益矛盾和摩擦。
  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将继续处于调整之中。“9·11”事件前,美国对华政策的考虑重点是防止中国成为美国未来的对手。“9·11”事件后,美国需要中国的支持,希望发展同中国的关系。可以说,打击恐怖主义为中美关系增加了新的共同点。由于国际社会成员对恐怖主义的界定不尽相同,今后中美将在这一问题上进一步加强对话。展望未来,发展中美建设性的合作关系利在双方,但由于中美关系中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原有问题并没有消除,中美关系前景仍然是利益与分歧共存,希望与挑战同在。
  中亚局势陡然变化,阿富汗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由于该地区所具有的特殊的地理和文化背景,反恐军事打击和战后重建是否会改变国际区域关系格局,或激化宗教和民族矛盾,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亨廷顿所曾论述的所谓“文明冲突”,还有待观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