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以巴和平依旧前景莫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11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以巴和平依旧前景莫测
殷罡(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所副研究员):以巴冲突再度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已经尽了很大努力,试图将以巴双方重新拉入和平进程。在过去的一年里,各国政要频繁调解巴以冲突,美方也提出两个和平建议,先是2001年5月美国参议员米切尔为“以巴冲突国际调解委员会”拟就的《米切尔报告》,后有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尼特于6月间提出的《特尼特计划》,两个文件都要求以巴双方立即停止冲突,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在“恢复信任”的基础上重开谈判。但是,尽管外部势力多方调解,以巴冲突依旧难以缓和,直至阿拉法特本人受到以色列的近距离军事围困,陷入了1982年黎巴嫩战争以来最危难的境地。  2001年的以巴冲突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以沙龙为首的以色列当局推行前所未有的强硬政策,以迫使巴勒斯坦在和谈与安全两个方面作出更多让步。《米切尔报告》公布后,以巴领导人都曾有意以报告为蓝本,商讨冷却冲突、恢复和谈的方案。由于双方在停火前提条件上有分歧和缺乏起码的相互信任,致使巴以复谈仍在未定之天。其间,哈马斯等巴激进派势力接连发动反以袭击,以当局则对巴活跃分子实行“定点清除”,导致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9·11”事件之后,特别是阿富汗反恐怖战争开展以来,国际社会在反恐怖问题上已经达成了较多的共识,有违国际公理和基本人道主义的恐怖主义理论和恐怖主义行为受到了国际社会空前一致的抨击。12月间发生在耶路撒冷等地的自杀爆炸以及以色列重新进占加沙和西岸的巴控区,引发巴以流血冲突大规模升级,阿拉法特也遭到以色列当局的“软禁”。  眼下,出面调解以巴关系的换成了美国中东特使津尼先生,即将出台的“津尼方案”有可能引导以巴关系在2002年趋于缓和。目前,人们只能期望双方展开比较认真的安全合作,但阿拉法特对巴激进派的约束能力有限,以色列也不会轻易放弃对巴自治机构的高压政策,因此,巴以恢复和平进程尚需时日。  持续了一年多的冲突加剧了以巴两个民族的对立,但双方的和平条件却呈现了不对称演变:巴勒斯坦方面要求在2000年9月冲突爆发前巴拉克提出的和平条件上恢复谈判,这一点是以色列政府不可能接受的;包括工党新领袖在内的以色列领导人已经放弃了以往的承诺,希望重新构想未来的双边关系,甚至希望巴勒斯坦人尽快在目前控制的领土范围内建立实体国家,而这又是巴勒斯坦人决不会答应的。考虑到沙龙的任期只剩下一年,以色列政府的更迭程序不久便会拉开序幕,而阿拉法特年事已高,“后阿拉法特时代”这一表述已经越来越频繁地见诸于媒体,目前的以巴领导人谁都不会冒险在一份必然带来风险的协议上签字,对以巴关系的预测还应该是那句老话:前景莫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