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本期关注:北京交通建设和管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01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一周视线

  本期关注:北京交通建设和管理
  3月28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奥运行动规划》,确保为奥运会提供一流的城市交通环境;而当前,北京交通的“塞车”问题却相当突出,北京交通如何从拥堵的今天走向畅达的明天呢?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专题采访——
  北京对症下药治“塞车”
本报记者 李长虹 赖仁琼
“乘车难,出行难”,是北京长期存在的问题。近来,北京“塞车”现象又日渐突出,一些立交桥区不堪重负,二、三环路亦时有阻塞;上下班时间段,矛盾集中;53处瓶颈地段,成为京城交通的“肠梗阻”。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去年12月7日,一场降雪使全市交通几乎瘫痪。
  当前行路难,受几大因素影响突出:一是包括道路改造在内的近百个工程项目先后实施或即将开工,直接影响车辆通行;二是轿车增长迅速。据统计,仅1月份,北京新车上牌接近2万辆。照此速度,年底北京将增加机动车20多万辆;三是道路不足。
  3月28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奥运行动规划》,计划在2008年以前,“形成以公共交通网络为主体、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对外交通发达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为保障和促进北京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提供充分的交通条件,为奥运会提供一流的城市交通环境。”那么,北京交通怎样从拥堵走向畅达呢?
  加大投入,彻底改变道路不足的问题
  解决“塞车”问题,硬件建设是根本。
  我国的大城市普遍道路占地面积少。美国大中城市道路一般占城市面积的45%,英国伦敦占35%,目前北京市的道路面积仅占城市面积的11.4%,人均道路面积为4.77平方米。因此,加大投入,从根本上扭转道路不足,为我们展示了解决“塞车”的前景。
  这几年,北京道路建设投资力度大,进展非常快。从1997年开始,先后整修二、三环路,修建四环路,修建平安大街。去年6月以来,先后有65.3公里的四环路、42.6公里的京开高速路北京段、6.2公里的广安大街建成通车。2001年,全市共新增道路190公里,其中高速路100公里,城区道路90公里。今年,北京将投资58亿元对城区的28条道路进行拓宽改造。与此同时,一批重点路网建设工程已启动。
  为筹备2008年奥运会,未来5年,北京市将投入900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新开工建设100公里以上的轨道交通线路,使全市的轨道交通线路总长从目前的54公里增加到150公里以上;新建、改建道路900公里以上,包括100公里的五环路、200公里的六环路。
  北京道路建设有其特殊性,二环以内是古城,有25片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占其面积的37%。北海、故宫、天安门横亘于市中心,修建南北大通道是不可能的。许多断头路不能打通,十字路口少,丁字路口多,道路无法成网,西二环、东二环实际上成为了北京跨城区的南北干道。因此,未来的北京,仍要依靠畅达的外围交通来缓解中心城区拥堵状况。
  提高管理水平,有效疏导交通
  修路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任何一个城市的道路都不可能无限扩张,北京市的未来目标是,道路面积占城市面积达到25%。因此,必须以提高管理水平有效疏导交通。
  北京实施“畅通工程”效果显著。2001年全市新增交通标志3900多面,交通标线1900多公里;采取工程改造和运用高技术手段,共优化路口250多处,改造中心区拥堵路口近40处,使交通流量、流向更为合理。与1984年比,北京市机动车增加了10倍,但每小时平均速度增加了6公里,这里面有科学管理的一份功劳。
把过去以管理机动车为主,转向非机动车和行人并重,是北京交通管理上的一个较大变化。自行车是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目前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减少禁令,增加指路,确保安全,规范秩序,北京以管好自行车来为机动车的行驶速度提供方便。为保证行人过街安全,去年北京大幅度增加了路段信号灯。
提高管理水平,还有赖于市民的配合。去年北京电子警察记录机动车违章58万车次,执法总数1400万人次,由此可见,一些开车人的交通法规意识还很薄弱。而行人、自行车与机动车抢道,随处可见,大大减缓了机动车通行速度,据介绍,这种人为因素对交通的影响占30%多。
北京市“宣传公民道德规范,争做文明北京市民”活动,有一条就是彻底扭转“过马路心太切”的习惯。如果北京市民都能做到这一点,必将大大减缓交通的压力。
公交优先,服务民众
鉴于空间和道路的有限性,公共交通在世界各国被公认为是最高效最经济的全民交通方式。北京市从服务好普通市民出发,把公交优先当作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中的一个出发点。
近几年,北京采取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继在主要街道开辟公交专线后,2001年,北京市大力完善公共服务,新增公交车2400多辆,新建60多个公交中心站、公交站点和加气站,新开辟、调整、延长公交线路80多条,公交车辆全天运行速度提高10%;加强停车管理,增设了10000个停车泊位,市区主要大街的静态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据北京市有关部门调查,目前北京市民乘公交车和地铁出行的,占出行总量的40%,而理想的公共交通,应该达到60%。北京在制定将于今年4月出台的新规划时,广泛征集市民意见。有关人士表示,新规划要通过重新规划线网布局,使公共电汽车能与轻轨、地铁乃至火车、飞机等各种公共交通工具衔接起来,减少市民花在等车、换乘上的时间和步行距离。
公交优先,在新的建设项目中体现得更为明确,地铁5号线、城市轻轨、八通线等轨道交通线已启动或正在加紧建设中。2008年前,北京将形成世界上最庞大的公共电汽车线路、国内最长的地铁运营线和国内规模最大的环城高速路。
  方便与不便
  竞 若
  建设便捷与通畅的现代交通体系,除了硬件设施、管理水平外,还有一个方面更值得重视:那就是我们的行为习惯。
  违反交通规则,可算是一个普遍现象,说起来几乎人人有份。虽然我们常说遵守交通法规,但很多人并没有把违反交通规则视为“违法”之举。去年北京电子警察记录机动车违章58万车次,执法总数1400万人次,考虑到电子眼只在主要路口出现,这个被记录下的数字,相信只是一小部分。北京市宣传公民道德规范,其中有一条是号召彻底扭转“过马路心太切”的习惯。的确,虽然人行天桥、地下通道越建越多,但随意过马路,仍是大多数人不假思索的随机行为。
  为求方便而带来的不便,是显而易见的。《北京对症下药治“塞车”》的报道中说,在路面效率的损失中,各种违规行为带来的影响是30%多。个人的方便,带来了整体的不便,而整体的效率低下带来的不便,最终还要分解到每个人的身上。由种种限制的不便带来整体的便捷和效率,在交通管理上也是历历可数。方便与不便是一对矛盾,抓住它的最佳调节点,就抓住了有效管理交通的钥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方便与不便包含了个体与整体、眼前与长远、他人与自己等种种关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交通规则,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出发点。
  北京这样向世界承诺:为奥运会提供一流的城市交通环境!优良的交通环境,是人与设施互动的结果,市民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优良素质,也是一个城市交通环境的一部分。对此,也许我们还应该更加深入地思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