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沙龙的真实意图何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05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沙龙的真实意图何在
  本报驻埃及记者 徐平
  巴以暴力冲突正在经历18个月来最严峻的考验,沙龙正按部就班地对巴勒斯坦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沙龙的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回首以色列总理沙龙执政一年多的情况,答案并不难找。
  巴以戴维营会谈失败后,巴勒斯坦方面重新确立武装斗争是其斗争手段之一。在随后的以色列大选中,以色列公众抛弃巴拉克而选择了沙龙。上台后的沙龙虽然也不时地挥舞过橄榄枝,表示愿意和巴勒斯坦彻底解决争端,同意巴勒斯坦立国,但是却明确要求巴勒斯坦绝对停止一切反以行动,接受以色列的存在,其底线是要从奥斯陆协议往后退,以极为苛刻的条件让巴勒斯坦接受一个他认可的巴勒斯坦国。这些目标当然是不切实际的,也是巴勒斯坦和阿拉伯方面所不能接受的。而在阿拉伯方面,由于强硬派和温和派意见分歧,难以协调对以色列的统一立场。
  3月28日下午结束的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通过的“阿拉伯倡议”,可以简单归纳为如下几条:呼吁以色列确认选择和平;赞同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以色列撤出1967年战争占领的所有阿拉伯领土,包括戈兰高地和黎巴嫩南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换取阿以关系的全面正常化;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拒绝在阿拉伯领土上建立一切形式的定居点。从利益上讲,以色列绝不可能接受这样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但否定该方案,沙龙将背上“拒绝阿拉伯和平倡议”的恶名。于是以色列决定干脆避开这一倡议,将公众视线引向打击“日益加剧”的“巴勒斯坦恐怖主义”的军事行动。
  以色列趁一些参加会议的阿拉伯国家首脑尚未完全来得及回国就立即动手,显然是早有准备的。人们记得,围绕阿拉法特能否亲自出席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巴以在停火协议上是否签字可以说是“斗”到了最后一刻。美国特使津尼将军曾经修改了他的停火协议,以色列表示有条件地接受,而阿拉法特仍然拒绝签字,原因是以方条件太苛刻。内坦亚自杀性爆炸事件发生后,尽管巴方对这一事件予以谴责,并下令逮捕了数名激进组织成员,阿拉法特宣布“无条件停火”,但沙龙仍做出了用坦克来“说话”的决定。
  很清楚,虽然巴以及阿以各方现在都有条件地表示同意“巴勒斯坦有权立国”和“以色列有生存权利”的立场,但实际上双方开出的实现和解的条件都是不切实际的,分歧大到对方根本无法接受的地步。这就是巴以暴力冲突根本停不下来、和谈迟迟无法启动的根本原因所在。而在国际反恐的大形势下,以色列断然决定拿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实质是针对阿拉法特)开刀,对其暴力行动进行“反恐”打击,显然想使其军事镇压能披上“师出有名”的外衣。
  从特拉维夫动用预备役军队,决心在任何地方打击巴勒斯坦极端分子的恐怖袭击行动,却又表示无意占领巴控A区;决定围困阿拉法特官邸,彻底孤立他,却又明确表示不会伤及其本人性命;表示不管国际压力有多大,军事行动将持续数周至数月。那么,以色列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按照沙龙的战略部署,以色列要在坚决保护其公民的“安全”、打击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的名义下,逼迫阿拉法特在停火协议上签字,完全扼制巴人的反以斗争。如果阿拉法特拒绝,就“彻底孤立”他,甚至不排除将他赶出巴勒斯坦故土的可能。这就是沙龙的真实意图。
  然而,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人们,压服一个民族是不可能的;而且往往镇压越大,反抗越烈。伊斯兰和阿拉伯世界以及目前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严辞谴责,以及巴迄今连续不断的暴力袭击活动,显然就是沙龙难以达到其预期目的的一个佐证。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