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探索影厅”让艺术影片走近观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05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探索影厅”让艺术影片走近观众
朱敬阳
  2001年深秋,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南京相继开设了“A—G影院”,专门放映与商业电影不同概念的艺术电影,如《月蚀》、《那山、那人、那狗》等。
  “A—G影院”的开设,吸引了众多的年轻观众,获得意想不到的票房效益。面对这一文化信息,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决定利用自己“全国最大的家庭影院”片源充足的优势,开设艺术电影片场,满足电影观众的需求。针对艺术电影的“探索”精神,电影频道将此片场命名为“探索影厅”。自2002年1月6日起,“探索影厅”每周日23时15分准时播放一部国产艺术电影。
  新时期以来,电影界拍摄了一批充满艺术探索和深刻文化内涵,并取得较高美学成就的作品。但由于市场的压力,许多影片难以进入商业影院。那些有较高文化层次和艺术感觉的观众,无缘看到这批“电影艺术品”。开设“探索影厅”,为的是弥补这批观众的缺憾,为热爱艺术的电影观众提供一个固定的欣赏园地。“探索影厅”播出的影片有着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和一定的文化内涵。这类影片往往不靠“情节”和“事件”结构故事,影片故事的推进,段落的组接和时空的转换,依据的是主人公的自我情绪和意识流程。影片关怀和体察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和主体感受。如《八面埋伏》、《女儿楼》、《青春祭》等都是靠情绪结构的电影。对纪实效果和生活原形态的追求是这类影片所热衷的。《猎场札撒》如同一场狩猎纪录片;《秋菊打官司》如同一部纪实片;为了追求影片的真实感和凡人小事的生活常态,这类影片还大量使用非职业演员,并让他们使用方言,如《找乐》、《民警故事》、《巫山云雨》、《沙鸥》、《猎场札撒》等。《猎场札撒》甚至还采用同期画外配音翻译的形式给观众以纪实效果。
  在影像上,这类影片在构图、用光、色彩和镜头的运动上,有着明显的主观化色彩。《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大阅兵》、《红高粱》、《晚钟》、《心香》等,镜头的运动基本是凝固的有时甚至是定格,而《有话好好说》、《我的父亲母亲》则出现令人耳晕目眩的镜头晃动和一组组快速跑动的画面,这些或快或慢的镜头运动表现的都是创作者当下的一种心绪或某种艺术追求。这些影片的构图和用光也传达着创作者的探索意识和对某一历史时期某一事件的主观理解。
  两个多月来“探索影厅”已播出影片《人约黄昏》、《蝴蝶的微笑》、《王勃之死》、《巫山云雨》、《一个和八个》、《黄土地》、《谁的谁心疼》、《盗马贼》。近期将要播出的有《阿桃》、《猎场札撒》、《8点35分》、《头发乱了》、《曼荼罗》、《感光时代》、《家丑》、《棋王》等。“探索影厅”的开设,体现的也正是电影频道的一种探索精神,大批的国产艺术电影通过这个新的窗口和观众见面,这对满足观众不同的审美趣味,促进国产艺术电影创作的繁荣,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