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立志与立行——公民道德建设新论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09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立志与立行
——公民道德建设新论之一
刘占锋
  编者的话: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认真贯彻执行《纲要》,加强道德修养,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纲要》精神,提高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本专栏从今天起推出一组《公民道德建设新论》文章。
  人贵有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对于一个人而言,立志堪为百事之首。如无坚定正确的志向,非但难以担当历史赋予的使命,亦难掌握安身立命的本领。
  志,成就事业之起点。古往今来,“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正是高远之志,造就了许许多多的千古风流人物;也正是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激励着共产党人、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好像愈来愈“实际”了。志,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已经变得无足轻重,甚至成了迂腐的代名词。更有甚者,把我们通常所说的“志”严重扭曲为无法填满的“欲”,如“官”欲、物欲等。因此,如何理解志,怎样立志,再一次成为人们加强道德修养不能不面对的问题。
  志,是一个严肃的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它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志的最高境界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在那个时代,它实现的途径只能是入仕为官,其结果只能是为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服务。而我们所要立的志,则必须剔除封建糟粕,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而且应当立足实际,讲究科学。概而言之,就是要以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所处环境为参照,尽可能使之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做到“名须立而戒浮,志欲高而无妄”。
  志向的高远是以崇高的道德情操为基础的。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就不可能有高远之志。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即使所立之志是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一流,但不懈追求仍然可以称得上志存高远;若所立之志只是为了获得一己私利,那么,即使拥有吞吐天地之量也仍不脱小人得志之嫌。伟大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决定着我们每一个人不论具体的志向是什么,都必须坚持人民利益第一,党的事业第一。有了这个境界,才能使自己的才华施展得更有意义。
  志可以说是一种追求,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关键是立行。立了志,不去立行,那就等于没有立志,“志”再好也是水中月、镜中花。立行的关键在于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既立高远之志,就必须面对来自各个方面、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有时甚至是生死考验。但只要信念坚定,百折不挠,就能够经受住任何考验,使思想境界不断得到净化与升华,胜利到达光辉的顶点。爱迪生出身贫寒,但他凭着浓厚的兴趣和坚强的毅力,一生完成了两千多项发明。他发明的电灯,给整个人类带来了光明。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原先是一个印刷所的徒工,却在19个科技领域留下了自己的探索与发明。我国也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等千古流传之佳话。
  立行还必须有科学实践的精神。不论所立之志多么高远,都必须从现实出发,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经受磨炼,增长才干,朝着既定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去登攀。现在,人们有了较多的择业自由,但尽管如此,社会的需求仍然不可能与每一个人的爱好、志向都一致。志,作为人生的一个奋斗目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常立志等于常废志,不如不立。但志也并非一成不变,而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自己认识的深入进行必要的调整,舍弃与社会发展相悖的部分,完善自己的人生追求。鲁迅先生赴日留学,意在攻读现代医学以解同胞病痛。但他后来痛感医学难以救国,毅然弃医从文,终生以他犀利的笔锋抨击黑暗,唤醒国人,终成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总之,志当存高远,行则靠科学。只要矢志不渝,努力奋斗,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