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五指何时攥成拳——田坛漫议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09
第8版(体育·专页)
专栏:体育时评

  五指何时攥成拳
——田坛漫议之三
李中文
谈田径问题,便不可能撇开马俊仁来谈。前些年谈有关马俊仁的话题还过于敏感,现在探讨马俊仁与中国田径的关系则要轻松、从容得多。因为这些年马俊仁的荣辱浮沉、嬉笑怒骂、神奇与平淡,人们已经瞧了个心明眼亮。
  十多年来,马俊仁之所以能够搅起那么多风云,其实是中国田径在特定历史时期发展不成熟的产物。当年马俊仁率领弟子在斯图加特赛场初扬威名之时,整个体育界和媒体大都沉浸在突如其来的狂喜之中,没有人想到要问几个为什么;及至马俊仁率领弟子“只打内战、不打外战”时,人们仍只津津乐道于老马“想破啥(世界纪录)就破啥,想啥时破(世界纪录)就啥时破”的神话,至于老马弟子的表现是否正常、老马说出的大话是否符合运动规律,则没有人去管。在“只问成绩,不问原由;只重表象,不重实质”的浮躁心态中,马俊仁逐渐成为体育界的“自由人”。
  近两三年来,随着几起血检事件的曝光和弟子成绩的滑坡,加之个人身份的变化,老马讲话已经谦和多了,与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也偶有合作。但时至今日,关于马俊仁的许多话题仍有深入探讨的价值。比如,马俊仁独特的选材、训练模式到底值不值得研究、推广?比如,马俊仁针对弟子进行的营养恢复,是否有可取之处?再有就是像马俊仁这样的教练到底该如何使用,才能人尽其才?
  表面上看,马俊仁与田径主管部门的分分合合、打打闹闹是一种谁都不服谁的意气之争,是关于训练模式和参赛态度的观念之争,实际上,最根本的则是一种利益之争。从国际赛场赢得名声后,老马沉溺于城运会、全运会赛场不能自拔,是因为他可以在这些赛场得到他想得到的一切。至于远赴国际赛场参赛,已经成名的老马不但随时有“失手”之虞,而且种种收益也远不如国内赛场。而体育主管部门在如何使用马俊仁及其弟子问题上的摇摆不定,也终于酿成了“马家军”今日之现状和中国田径的悲剧。其实,在如何研究、开发、使用“马家军”这一资源问题上,首先应该具备的就是科学的态度。即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不急功近利、不投机取巧,摈除各种人为干扰,制定一以贯之的方案平衡各方利益,让有限的田径资源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如果解决好如何使用“马家军”
  的问题,中国田径界各自为战的涣散状态将有一个大的改观。因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平衡其他地方队与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的关系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相信中国田径界将五指攥成拳之日,当是中国田径腾飞之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