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社区自治新探索——记青岛市市北区延安路街道社区“市民议事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10
第9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民主法制述评

  社区自治新探索
——记青岛市市北区延安路街道社区“市民议事庭”
米晋国 铁流
  2000年10月,山东青岛市市北区延安路街道建立了社区“市民议事庭”。一年多来,居民选举出的社区代表,认真履行“协商议事、协调监督、自我管理、相互服务、共建社区”的职责,调动和带动市民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探索出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途径。  从“首问制”到“布衣钦差”  2000年初,青岛市市北区延安路街道率先建立全区首家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将计生、街政、税务、城管和服务中心等“窗口”合署办公。该中心推行了“首问制”承办和“一门式”服务。服务范围内的30多项日常事务,随便找到哪位工作人员,均可得到满意服务。然而,街道主要领导调研时,却听到有人说,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功能再全,毕竟是“衙门”,老百姓还是觉得“门楼子”高。于是,他们产生了进一步加强民主建设、吸纳群众成员参与管理社区的设想。  “群众的呼声是第一信号,老百姓再小的事也是政府的大事!”区委书记吴经建表示全力支持街道抓民主建设设想,并解剖“麻雀”抓试点,指导街道建立了“民情民意点子站”,广泛听取各阶层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指导街道筹划建立社区代表机构事宜。
社区选出了“说话”的人,“布衣钦差”坐进了政府“衙门”。2000年秋天,辖区1.4万多户居民层层表决,选举产生了37名社区代表。这些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以及私营企业的代表,将通过“市民议事庭”直接参与街道社区的管理。10月17日召开的第一届社区代表会议上,社区代表们讨论通过了《社区代表会议章程》,选出了会议执行委员会。社区代表走马上任时间不长,就围绕困扰群众多年的“三大难题”提交了建议。一是“垃圾山”。标山路60号大楼院,居民500多户,每天倒出的垃圾四五吨。常年恶臭熏人,蚊蝇满天飞,垃圾车每晚往返多趟搞清运,噪音扰得居民无法入睡。二是“滴水洞”。明霞路有4幢60年代的“筒子楼”,280多户居民共用28个厕所,地面、墙壁、管道到处渗水,低层住户如厕必须穿雨衣、打雨伞。三是“上甘岭”。标山路53、55号楼院,自1994年入住那天起,自来水管流的一直是铁锈水。每到做饭时,216户居民拎着水桶满街找水,大家苦笑是在“上甘岭”上过日子。以上3个问题,由于牵扯到七八个单位,长期扯皮,得不到解决。“布衣钦差”请得动“大人物”。代表议案递呈后,市、区两级人大派来巡视员,分管市长现场办公,当场拍板,使三大难题一一得到解决。
从“救火队”到“调节器”
谈到社区民主管理前后变化,街道车永忠书记、矫安本主任颇有感触:过去职能部门对街道事务大包大揽,但往往“想管管不了,不管又不行”。常常按下葫芦浮起瓢,街道成了“救火队”。他们举了几个例子:辖区一家大型商厦破土动工,因牵扯到周围居民的利益,十几个老头老太坐在地基上不许开工;管区生活设施不规范,居民把垃圾堆到了办事处门口;几名“告状专业户”整天奔波在上访的路上;有一段时间,街道甚至成为伪科学重灾区,1000多名市民成为“法轮功”练习者,练功点多达16个……现在不同了,市民代表参与管理社区事务,“市民议事庭”一方面站在百姓利益的立场上说话办事,一方面在参与管理中了解和理解了政府的苦衷,成为政府和百姓之间的“调节器”。
提高社区生活质量,提高市民素质最关键。社区代表们  提出从开展教育、文体活动催动社区文明新风的建议。他们组织了32名劳动模范、工人技师、民间艺人、离退休老干部、老红军、公安干警组成的宣讲团,深入社区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动市民参与“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文明从我做起”,“创建文明城区、文明楼院、五好家庭”,“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共同创建美好家园”等活动。“市民议事庭”把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百姓有了“说话的地方”,社区变得洁净文明。图书阅览室、培训室、宣传栏等社区文化活动设施办起来了,业余文体骨干队伍表演团组织起来了,社区文化“四季歌”唱得红红火火,16个“法轮功”练习点全部成了社区文化活动广场……
从“建设靠大家”到“社区是我家”
“市民议事庭”提高了普通市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调动了市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在延安路街道,有一支由16位居民自发组成的治安巡逻队;有320多人自愿参加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各居民委员会实行事务公开、财务公开,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都由大伙讨论解决;各楼院卫生,没谁安排,总有人抢着清理;居民们相互谦让,两年多来几乎没有听到有关邻里纠纷的反映……社区里有35处总面积1800余平方米的空地,办事处筹措资金买来草种、树苗,市民们义务劳动开展绿化。延安二路小花园改造,要替换六角水泥板,300多名社区志愿者利用上班前和下班后的时间,搬的搬、扛的扛,利用一个月时间协助完成了改造任务;延安二路9个楼院内,有253个破旧煤池子,曾经一度是200多户居民的“圈地”。当大家感觉到政府在真心实意为百姓办好事,纷纷主动拆除了这道“篱笆墙”……
一位成为社区治安义务巡逻员的原“告状专业户”曾大爷说:“政府和老百姓心贴心,咱还有啥好闹腾的!”国家民政部的领导视察延安路街道社区时,高度评价了这一做法。市北区马世忠区长说:“建立‘市民议事庭’只是开辟了一条与群众沟通的渠道。说到底,只要把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标准,就一定会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