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站在历史交汇点上——记江主席参观波茨坦会议纪念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11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站在历史交汇点上
——记江主席参观波茨坦会议纪念馆
本报记者 张静宇
波茨坦,德国东北部勃兰登堡州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虽然从18世纪普鲁士时期起这里就已初现繁华,但真正使其声名大振的,却是20世纪中叶在这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波茨坦会议。4月10日上午,正在德国访问的江泽民主席专程前往波茨坦,参观著名的波茨坦会议纪念馆。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二次大战的战胜国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为艾德礼)在波茨坦举行首脑会议,谋求解决同盟国之间在如何分享战争的胜利果实及战后和平安排等问题上出现的一系列矛盾。会议期间发表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签署了有关处理战后德国原则的《波茨坦协定》。波茨坦会议不仅改变了德国乃至欧洲的战后历史,而且对世界格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波茨坦公告》确认了《开罗宣言》所确定的原则,即被日本窃取的我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都是中国的一部分。正因如此,波茨坦这个地方对中国同样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
会议旧址——切齐琳宫坐落在海里格湖畔的绿树浓荫中,是一幢仿照英国乡村别墅风格修造的建筑,1913年至1917年德皇威廉二世为德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女王储切齐琳所建。纪念馆就设在这座宫殿里。进入大门,穿过狭窄的门廊,里面是一个封闭的小庭院。院中央一个用红色花卉组成的五角星图案,依然保持着当年的原貌。会议大厅的布置也一如50多年前一样,屋子中央直径3米的圆形会议桌上,摆放着苏、美、英三国国旗,3把大扶手椅和12把稍小一些的木椅环桌分布,椅套、台布、地毯一色朱红,为大厅增添了不少庄重的气氛。
在勃兰登堡州州长施托尔佩的陪同下,江泽民主席一边听取有关波茨坦会议情况的介绍,一边仔细观看纪念馆陈列的文件、照片等珍贵的历史文物。他不时地停下脚步,向主人询问当年会议的一些细节。江主席随后来到当年三国首脑开会的大厅,应主人邀请,坐在当年三国首脑曾经坐过的扶手椅上,并在贵宾簿上签名留言。这时,早已等候在一旁的记者插空问道:“江主席,波茨坦公告早已确立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但海峡两岸现在仍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江主席当即回答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在当时就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又有一位记者问施托尔佩州长:“您也认为中国能实现统一吗?”施托尔佩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说,时间在中国一边。中国人有足够的耐心,坚信中国一定能够统一。
今天上午,就在动身来波茨坦之前,江主席在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了题为《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的演讲。江主席在演讲中指出,上个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也经历了冷战对峙的磨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或动乱,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现在,当我们又一次站在世纪更新的交汇点上时,波茨坦会议旧址的所在国——德国已经重新获得统一。而由于人为的阻挠,会议确认的中国统一原则仍然是需要中国人民在新世纪继续为之奋斗的一项重要使命。江主席的讲话让人们更加确信,在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世界友好力量的支持下,中国的统一一定能够实现。中国人民渴望已久的国家统一已为时不远。
(本报波茨坦4月1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