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更新行政观念探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11
第9版(理论)
专栏:

  更新行政观念探析
  朱仁显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新情况,我们必须着力推进行政观念的更新,破除陈旧观念,树立新的观念,以不断促进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变全能行政观念为有限行政观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被认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职能空前膨胀,统得过多,管得过死,几乎取代了所有经济主体的决策权和选择权,忽视了市场和社会的功能,企业也成了政府的附属物。全能行政观念造就了一个庞大的政府,导致机构臃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社会创新动力不足;政府职责不清,职能严重错位。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再用高度集中的计划手段进行社会经济管理,而是从社会共同利益出发,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履行“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检查监督”的职能,使政府由“全能政府”变为“有限政府”。因此,由计划经济体制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变全能行政观念为有限行政观念。
  变人治行政观念为依法行政观念。依法行政是现代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公务员必须树立行政守法意识,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公共行政活动的程序、条件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但传统的人治思想在我国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中还有不少残留,主要表现为:第一,行政活动不重视法律约束,唯上不唯法,有法不依,长官意志、一言堂盛行,主观随意现象严重;第二,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过分寄希望于个人品质,不重视制度建设,偏重于个人的道德自觉;第三,部分公务员法律意识淡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以行政手段代替法律,感情用事、滥用职权的现象大量存在。在众多的人治现象背后,弥漫着的是源远流长的人治行政观念,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精神是相悖的。
  变消极封闭的行政观念为积极创新的行政观念。由于自然经济和小生产的长期影响,有些行政管理活动带有浓厚的封闭、保守、消极色彩,缺乏透明度,决策中不乏“暗箱操作”的情况;有的公务员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则,养尊处优,无所用心,对工作被动应付;行政过程过分拘泥于形式,做官样文章,文山会海,公文旅行,办事效率低下。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消极封闭行政观念的外在表现,与市场经济和现代行政管理的要求格格不入。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行政管理开放、透明,公务员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行政事务错综复杂,这就要求必须以创新的方法和态度来处理行政事务,决策透明,管理开放,多一些民主协商,少一些主观武断,不断增进群众对政策的了解与认同,变政府的意图为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实现科学行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