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泛欧”情结与“唯美”主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12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视点

  “泛欧”情结与“唯美”主义
黄晴
进入新世纪以来,欧洲与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层面似乎都出现了若干不和谐音。例如,去年美国大选出现了某种意义的政治梗阻,欧洲人对此语多讥讽。今年美国放风要打伊拉克,欧洲的反对声浪不小。美国最近对钢材进口单方抬高关税,欧盟更是同仇敌忾。在知识界,欧洲对美国“文化入侵”的反感在上升,保持“欧洲特性”的意识日趋自觉。
  历史上,欧洲被称为“旧大陆”,美洲被称为“新大陆”。美国的主体文化实际上就是被移植的欧洲文化,所谓“欧风美雨”,常常被视为同根一体的东西。二战之前,美国大体是个世外之人,不介入“旧大陆”的纷纷扰扰。二战中,美国介入了世界,而且后来成了说一不二的主要角色。冷战中,美国扮演了“欧洲保护者”的角色,大西洋两岸结成命运共同体。冷战之后,美国力图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欧洲的嘟嘟囔囔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出的。
  欧洲是一个历史文化传统悠久的地区,也有着特殊和共同的文化自豪感,当美国以一种强势的方式介入和领导时,势必引起不同层面的反弹。二战后,欧洲开始了一体化的整合,欧洲认同逐步形成。除了出于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的形势要求外,欧洲一体化还反映了欧洲人的一种内在心理要求,即通过“泛欧”情结获得一种现实的自尊和自豪。
  冷战后,世事沧桑,“泛欧”情结同美国近来的“唯美”主义显然出现了较多的不和谐点。例如,在安全问题上,欧洲希望扩大欧洲,让东欧和俄罗斯融入,美国恐怕对此多少有些戒心,因为美国不希望世界上任何地方出现一个有抗衡力的“大块头”。
  又如,在经济上,美国大力宣扬自己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欧洲则力主自己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其实,美欧各自的模式均是其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大可不必争长论短,但是,一旦一方将其纳入“优越性比较”的价值范畴,另一方就不可能不应战,因为这几乎是一个涉及精神自主和自尊的问题了。
  在文化上,欧洲的文化精英一直对美式大众娱乐文化抱有某种不屑,同时又为这一文化水银泻地式的入侵痛心疾首。欧洲常常不齿于美式文化的粗俗简单,美国则常讥讽欧洲的陈旧和缺乏创新。
  尽管如上所述,美欧间的不和谐点在增多,但文化共同性仍是主要的方面。从近年的情况看,如果美国决意而行,欧洲在表达不满后仍会跟进,形格势禁,不得不尔。一位俄国评论家指出,欧洲也没有足够的政治意愿同美国进行认真的争论,“欧洲只是生气,嘟囔,表示不满。但美国人对这种嘟囔根本不屑一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