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大力发展网络银行服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13
第2版(综合)
专栏:

  大力发展网络银行服务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 张恩照
  银行业面临变革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世界银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受到了异军突起的非银行高科技产业和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巨大冲击。
  首先,传统银行业的资金媒介作用受到挑战。资金媒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存贷活动。利用存贷款之间的利率差异而获取的利差收入是商业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因特网这一新渠道,资金的供需双方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结合,对传统银行业的依赖性有变小的趋势。
  其次,传统银行业的支付功能优势也受到了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大量新型电子支付工具,与银行提供的支票等传统支付工具相比,它们更方便,成本也更为低廉。新兴的信息技术公司利用这些电子支付工具,悄然进入了支付结算领域,严重威胁着商业银行耗巨资建立的票据清算系统及在该领域享有的专有权利。
  针对这些富有革命性的变化及新的市场需求,网络银行应运而生,它是信息网络技术与传统银行业的有机结合,是借助于因特网技术向客户提供信息服务和金融交易服务的新兴银行业。网络银行不同于以前银行应用的信息技术,如果说以前的信息技术是在支持和运作银行业务的话,那么网络银行则是在改造银行业务及经营服务方式。比如传统银行业依靠实体网络吸引客户经营发展的模式,正在向依靠因特网深入客户经营发展的模式转变,建立在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等基础上的银行服务,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客户提供。
  有关数据显示,在全球网络业进入调整阶段之后,网络银行业仍然保持着强劲和持续的增长。据统计,美国银行业2001年7月网络银行数据流量比一年前增长了77.6%,而同期整个因特网的数据流量只增长了19.8%。有预测说,今后两年欧洲网络银行账户数量每年将增加34%,由2000年的1430万增加到2003年的3420万。在美国和欧洲,网络银行交易量已占到整个零售银行业务量的5%到10%,并且这一比例还在迅速增加。
  网络银行是一场革命,如果现在的商业银行忽略它,它就可能全面接管商业银行的资金媒介和支付服务职能,传统的银行就真会像比尔·盖茨所说那样“像恐龙一样灭亡”。如果银行业能够重视它,主动发展并成为网络银行,一方面摒弃简单资金中介的身份,提供更多更好的增值服务,另一方面迅速掌握新型电子支付工具的应用,在网上支付中占据重要地位,银行业将会成为新经济时代的赢家,在新的时代再铸辉煌。
  建行网络银行的实践
  中国建设银行于1999年8月正式对外推出网络银行服务。1999年12月,推出网上支付功能,为企业到消费者的网上结算问题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2000年11月,针对个人客户的网络服务系统全面优化升级。2000年12月,推出了企业客户的网络服务系统,标志着建设银行的网络服务又迈上了新的台阶。2001年12月,建设银行网络银行系统通过了人民银行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被评定为在同业中具有领先水平。
  建设银行网络银行系统以遍布全国的城市综合业务网络系统为基础,以先进的资金清算系统为依托,集成了多种在国际和国内领先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既保持和发挥了银行传统业务的优势,又借助高新技术对传统业务进行了重组和创新,使银行经营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目前,建设银行的网络银行服务范围已经覆盖全国26个一级分行,160个大中城市,2002年底将基本辐射全国。
  开拓网络银行业务
  中国银行业已经开始感受到网络银行所带来的震撼,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无疑对这种震撼起到了放大效应。面对这种形势,中国银行业只有迎接挑战,大力发展和开拓网络银行业务,才能建立起国内客户对网上银行的依赖,发展具有忠诚度的网上银行客户群体。
  对中国银行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正确认识网络的实际作用,在网络时代必须建立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明确网络银行发展的新的理念和行为规则。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建立在资源稀缺性基础之上,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下,各家银行之间的关系更多地是体现在竞争方面。而新型的网络银行经营模式则建立在资源丰富的基础之上,这种新型的思维方式认为,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和机遇是无穷无尽的,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在这种模式中,银行间更多体现的是合作关系,共同把“蛋糕”做大,取得共赢。要将网络银行新的思维、新的理念落实到行动,意味着中国的银行业要携手进行银行再造,以客户为目标,利用现代技术力量对传统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从根本上进行重新设计,在成本、质量、客户满意度和反应速度上都有所突破,进而在财务绩效指标和成长性方面有优异表现,最终达到客户满意度和银行价值的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